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对一帮扶 精准施策145名农技员成扶贫路上“造血人”

南充日报 2016-08-24 00:00 大字

●邓斌

8月17日,阆中市召开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和一村一名驻村农技员工作推进会,就驻村农技员工作进行再部署。

阆中有142个省定贫困村,去年9月以来,该市共派出145名驻村农技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村,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扶贫。

一对一帮扶 助推***

“在岳林垭工作了快两年,目前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呈欣欣向荣之势。”今年44岁的朱辉是阆中市农牧业局的一名技术人员。2015年初,他被派驻到西山乡岳林垭村从事科技扶贫工作。

岳林垭村距阆中城区50多公里,是该市有名的贫困村。朱辉进村走访调查后发现,该村的农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生产条件恶劣,生产效益很低,是制约村民致富的主要原因。“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朱辉认真分析和研究了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最后确定了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柠檬和猕猴桃产业,并建起了产业园区。“目前正在加强苗木管理。”朱辉介绍说,今年春夏两季遭遇严重干旱,产业园区购置了8台抽水机,用于抗旱保苗。目前,苗子成活率达到90%以上。

除岳林垭外,该乡还在枫山垭、南阳坪等村发展柠檬和猕猴桃产业2150亩,即将见到效益。

据统计,今年以来,145名农技员平均驻村天数达45天,培训群众4.1万人次。该市相关部门还与派驻到142个省定贫困村的农技员签订产业扶贫责任书,对驻村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强化农技员的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分片区成立10个县级农业技术服务团,统筹解决部分驻村农技员专业不对口和知识结构偏科、指导帮扶能力不足等问题,并逐村开展巡回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帮扶工作。

增强“造血”功能 破解发展难题

农技员任洪银联系的裕华镇二龙宫村是今年33个拟出列的贫困村之一。该村山高沟深,农业人口1506人,耕地面积仅1741亩,24个组有14个位于山上,村民基本靠天吃饭。

“没有支柱产业,全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甚微。”看到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任洪银决心要做点事情。在他的主导下,该村成立了裕华镇兴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瞄准市场需求,带动贫困户发展优质果蔬100亩,突破了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难、产业形不成规模、销售渠道不畅等难题,走出了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之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加强对贫困户的技术指导,带动贫困户集中连片发展产业,建立健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体系。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119户(贫困户35户),带动一般农户580户,年产优质蔬菜400吨,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

组建“精英联盟” 实现抱团发展

为扎实高效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提升驻村帮扶实效,该市农牧业局还选派了5名干部到木兰镇花石村等5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并为今年拟出列的33个贫困村成立了产业扶贫帮扶工作组。落实3至5名技术帮扶人员和2个技术帮扶单位,组建起产业发展“精英联盟”,具体负责拟出列村的产业发展规划、项目选址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精英联盟”采取“技术人员+村支部+帮扶单位+贫困户”的四位一体模式,形成了帮扶人员引领、贫困户入股、贫困村党支部抱团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同时,该市农牧业局牵头建立起产业技术扶贫官方QQ群和微信群,畅通了扶贫工作的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渠道,目前已有市、乡、村各级农技员和贫困群众200多人加入QQ群和微信群。

据介绍,下一步,该市还将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各贫困村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基础,组织专家对142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方案进行审定和修正,并向各乡镇(街道)下发审定意见函,加强对各贫困村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确保贫困户增收致富。

该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今年拟出列的33个贫困村落实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所需的生产资料补助金,为142个贫困村的1.9万户贫困户发放产业发展所需的农用物资。

新闻推荐

《阆山阆水阆中情》亮相甘陕川渝“百馆联动”群众文艺展

(张晓东陈娅)8月18日至24日,由甘肃省陇南市文化馆主办的第四届甘陕川渝四省毗邻地区“百馆联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在甘肃省陇南市举办。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广元市等地的6个文化馆代表四川省参...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