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凝心聚力拔穷根 一枝一叶总关情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5-26 00:01 大字

邓家中(左一)向贫困户讲解“不知火”栽培管理技术。

石曲子聚居点农民新街一瞥。

邓家中争取省上项目资金,为石曲子村建起自来水供水站。

石曲子村卫生站。

——阆中市鹤峰乡石曲子村“第一书记”邓家中的扶贫故事

□莫子君 文/图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离阆中古城70多公里的阆中市鹤峰乡石曲子村采访,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拂面而来:勤劳朴实的乡亲们正忙着在田里割麦、插秧,笑语声声;蜿蜒盘旋的村道水泥路两旁,安装着防护栏、标示标牌;经过实施C级危房改造和风貌整治的幢幢川北民居白墙碧瓦,错落有致,掩映在绿竹翠柏之中;贫困户房舍周围鸡鸣羊叫,白鹅伸长脖子,引颈高歌;连片成带的“不知火”抽起嫩梢,开着雪白的花儿、花香扑鼻,一片片核桃树亭亭玉立,发芽吐穗;石曲子聚居点里,两条整洁亮丽的农民新街水、电、气、街道管网、网络、数字电视 “六通”,80户乡亲们在这里住着小洋楼,邻街店铺密布;村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应有尽有;黑龙滩供水站已建成,正在铺设到全村家家户户的供水管道,老旱山村的乡亲们将吃上山泉自来水……

“我妻子长期患腰椎间盘突出、脑血管硬化等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境十分贫困。去年以来,邓书记先后6次来到我家,看望安慰我,鼓励我要振作起来,战胜贫困,并帮我制定了脱贫规划。我家养了两头母猪,今年已产仔两窝,卖了1万多元,目前还养了鸡、种了马铃薯等商品蔬菜。今年春天,邓书记又给我家送来300多株‘不知火\’和几吨果肥,我栽了5亩多面积,已开花挂果了,感谢邓书记。”石曲子村三组贫困户李洪良滔滔不绝地对笔者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邓书记在石曲子村担任 ‘第一书记\’的近一年时间里,对全村88户贫困户逐一走访了5次以上,签订脱贫公约、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措施,推进了全村贫困户脱贫奔康的进程;他还从省、南充、阆中等相关部门为我村争引各种项目资金数百万元,修水泥路、兴产业、建供水站、搞水利、强党建。他的扶贫故事多着哩!”石曲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松向笔者介绍说。

去年8月,邓家中从阆中市财政局被市委、市政府选派到鹤峰乡石曲子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在逐一走访全村贫困户时发现,贫困对象大多是无劳、无资、无技、无识的“四无农民”;又是有残、有疾、有老、有小的“四有农民”。“要啃下精准脱贫这块‘硬骨头\’,必须创新扶制机制,激活扶贫主体,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凝心聚力拔除穷根,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古人郑板桥有首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官员都有这样的为民情怀,作为 ‘第一书记\’在带领贫困户脱贫奔康的路上更应该咬定目标、真刀真枪、真抓实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邓家中激情满怀地说。

贫困户吃上山泉自来水

石曲子村是一个旱山村,村里山大沟深,土质贫瘠,十年九旱,一遇天旱年景,不少农户要到几里外地处谷底的黑龙滩、三叉口背水吃。为了让全村群众吃上干净的自来水,邓家中请来水利专家勘测,在黑龙滩打井找到了山泉水。去年10月,邓家中到省上相关部门争取到了30万元的“革命老区建设资金”,在黑龙滩打出了一口大沉井,水质经化验为山泉水,矿物质含量丰富,现正为全村所有贫困户和村民架设自来水管道,安装了提灌站,乡亲们即将吃上洁净的自来水,再也不用挑水、背水吃了。

村道公路也要讲究“安全快捷”

石曲子村现已修建了17公里环村水泥路,连通了邻近的千佛镇三叉口、望垭镇护垭场。由于水泥路从海拔800多米的山顶修到了山脚谷底,弯道多坡度陡,错车不方便。为了确保全村的乡亲在村道上安全行驶和方便快捷,今年春,邓家中从市上相关部门争取到20万元的项目资金,把村道水泥路两侧全部安装上了防护栏和安全标示、标牌,并新建了40处错车道。近几个月来,石曲子村的村道上再未发过任何交通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是致贫的一大因素,村道公路也要讲究方便、安全、快捷。”邓家中说。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邓家中在石曲子村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和村“两委”班子干部、贫困户座谈,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实现“山顶绿帽子、山腰钱袋子、山脚粮囤子”的生态、经济“双赢”目标。在海拔600米以上地带的1个村民小组成片栽植核桃等果树,果园内套种蔬菜,搞林下养殖;在海拔300—500米的两个村民小组成片栽植了200亩“不知火”,果园内套种川明参、商品蔬菜和小杂粮;在海拔300米以下的1个村民小组利用黑龙滩水库的水资源全部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并大力发展畜禽养殖。通过对全村4个村民小组的科学规划,实施产业扶贫,使全村形成了粮食、水果、川明参、蔬菜、劳务五大支柱产业,助推了精准脱贫进程。

异地搬迁形成“农民新街”

石曲子村355户人中,有160户散居在“吊角”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抬头一望是大山,人均不到一亩田,山高路险难行走,想要脱贫难又难。”这首打油诗是这些“吊角”户昔日的真实写照。为实施好异地搬迁精准脱贫项目,邓家中利用国道347线横穿该村的地理优势,选择了一块开阔地倾力打造居民聚居点,实施“吊角”贫困户异地搬迁项目,他多方奔走,争取回项目资金,对聚居点实施了水、电、气、街道管网、网络、数字电视“六通”,并在聚居点建起村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形成了两条标准的农民新街,对贫困户在聚居点建房落户的,全部按政策予以补助,并协调信用社发放贷款给建房资金不足的贫困户。贫困户到聚居点落户后,邓家中指导他们“农忙回老家种田,农闲务工经商”,使他们大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现聚居点已吸引了本村及周边村的80户农户在这里建房落户。

村“两委”终于有了阵地

石曲子村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办公,村干部办公、开会一直是临时借用租用民房,邓家中到石曲子村担任“第一书记”后,目睹此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到相关部门求助,为石曲子村新建村“两委”办公楼争取到了45万元的资金,并于5月初开工建设,计划在国庆节前竣工投入使用,村“两委”终于有“家”了……

干群同期声:邓书记,你真行!

王洪(鹤峰乡乡长):邓家中在石曲子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村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创新扶贫理念,在发展中抓扶贫;他创新扶贫方式,变“补给式”扶贫为“带动式”扶贫,激活了扶贫主体,使全村每户贫困户都有了扶贫项目,都有了脱贫奔康的希望,他不愧为“第一书记”的优秀代表!今年初,他被市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受到表彰奖励!

李文亮(鹤峰乡党委副书记):邓家中在石曲子的扶贫故事有很多,概括起来,我为他总结了四句话:“凝心聚力拔穷根,穷在深山有远亲。路通水通产业兴,一枝一叶总关情”。

张可如(石曲子村三组贫困户):邓书记来到石曲子村的近一年时间里,石曲子村的变化很大,邓书记,你真行!感谢共产党。这真是 “第一书记进了村,路通水通产业兴,党的阳光照石曲,富民惠民落实处。”

新闻推荐

四川美丰:“两条路”转型

资料图本报记者康曦传统的化肥行业,究竟如何转型?四川美丰为市场做了一个示范,向环保和能源领域进攻,两条腿走路。环保是指车用尿素,能源是指天然气。投资者十分看好四川美丰的转型。“我是上海的一位...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