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对症下药除穷根***“扶”出山村新天地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7-20 00:19 大字

阆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干部在冯永建家了解扶贫项目推进情况。 特约通讯员 张晓东 摄

观察样本

阆中市 (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市)

□张上成 本报记者 樊邦平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阆中,2015年启动65个***村的扶贫工作。截至6月底,已完成减贫人口6782人,占全年任务55%。

成效从何而来?近日,记者来到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村,一探究竟。

故事

冯永建家的变化

7月14日,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村细雨连绵。记者跟随阆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苟明强一行,来到该村三组贫困户冯永建家。

“养羊的补贴到位了吗?栽种川明参的钱拿到了吗?自来水安装好没有?”一进院子,市扶贫移民局的干部们便针对冯家的扶贫项目。逐个细问。岳林垭村海拔800余米,是典型的旱山村,人均耕地面积0.7亩,人地矛盾突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村的多数生活困难。

“摘掉穷帽,要切中要害抓关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到户头。”苟明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项目启动,该村通过自主申请,集体审核,昭告公示后确定了76户贫困户。鉴于村上的实际困难,市扶贫移民局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川明参种植和山羊养殖产业,完善道路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扶贫方案。

“政府出了近3万元,帮助我们发展川明参种植,养殖山羊,修整房屋,安装自来水,既帮我们赚了钱,还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说起***带来的好处,冯永建有道不完的喜悦。

“村上成立专合社,带动农民种植川明参和山羊养殖,引进川明参加工企业,就地收购深加工,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修建水泥路,挖掘蓄水池,帮助村民修房建屋提高生活质量……”岳林垭村村支书李天强告诉记者,扶贫综合项目的落地,迅速在村里“扶”出了一片新天地。

***除穷根

今年以来,阆中市诸多分布在秦巴山系腹地的贫困村纷纷迎来改变,蔬菜产业起步,川明参种植推广,各类现代农业转型提速,交通水利设施日趋完善,危房改造破土动工,市级部门下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全市各行业和社会帮扶走进千家万户……在***框架下,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迎来根本性改变。

“为什么会有贫困,不外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匮乏,人才流失,产业落后单一。找准了贫困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阆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廖周垠告诉记者,在扶贫开发中,阆中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事业配套等民生事项摆在突出位置,以***为抓手,精准到村到组,“滴灌”到户到人,采取“支部+专合社+农户”“企业+协会+农户”“合作社+土地入股”等模式带动农户以及家庭农场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廖周垠说,自2011年以来,当地按照基础共建、产业共育、环保共担、资源共享、利益同分的思路,按轻重缓急,坚持将最边远、最贫困和贫困人口最多的村优先纳入整村推进计划作为贫困村输血造血的有效办法,在全市115个村实施了以基础产业优先的扶贫开发,促进贫困户增收,到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近5.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阆中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在全省交流

本报讯由省政府主办,南充市政府承办的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暨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培训会在南充举行。出席会议的100余名省级相关部门领导及省内各市、州领导及嘉宾10月22...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