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普通的返乡农民工,经过3年多的努力,靠养殖小尾寒羊走上致富之路。富裕后的她不忘反哺众乡亲,带动800多户农户养殖小尾寒羊———返乡农民工致富不忘众乡亲

南充日报 2014-11-05 20:19 大字

●王斌 严金洛

返乡农民工何俊华创办的小尾寒羊养殖场位于阆中市文成镇白庙村,距离阆中市区约20公里。11月3日,记者来到养殖场,只见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葱郁,一栋两层楼房依山而建,旁边是两排用钢管建起的大棚。大棚内,业主何俊华正在为慕名而来的广元客商介绍养羊技术。用水稻秆、玉米秆、小麦秆等磨成的粉状草料混合麸皮、玉米面等搅拌成饲料投放在石槽内,羊儿伸出头,嚼得有滋有味。

1996年,文成镇白庙村村民何俊华夫妇到山东、河北务工时注意到,山东、河北的农村多养殖小尾寒羊。何俊华算了一笔账,小尾寒羊养殖成本低、见效快,一只成品羊养殖期只有6至7个月,体重可达100多公斤,市场售价达5000多元,扣除成本,一只羊可净赚近3000元。她萌生了回乡养殖小尾寒羊的想法。

2011年3月,正逢阆中市劳动就业局创业培训班在文成镇开班,何俊华回到老家,报名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她把打算养羊的想法告诉创业班的辅导老师戴运,戴运帮她详细分析了本地养殖资源和市场前景,认为在阆中养羊大有可为。

何俊华接受了戴运的建议,开始着手准备。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她发现,阆中当时还没人养殖小尾寒羊,于是,她重回山东,买回38只小尾寒羊种羊。

“修建圈舍花了4个多月时间。”何俊华回忆起创业时的艰辛,当年8月,持续的阴雨天气让圈舍修修停停。何俊华的羊舍距离村道有1公里土路,雨水把土路浇成了烂泥路,修建圈舍的材料运不进来,何俊华夫妇只得先修路。

人手不够,何俊华请来哥哥帮忙。不曾养过羊的哥哥四处打听养羊“土方”,用养黄羊的方法饲养小尾寒羊,不给羊喝水,以增强羊的抗病能力。这些土办法与何俊华在山东所学的经验相违背。于是,何俊华背着哥哥,偷偷给羊喝水、给得病的羊打针吃药。为此,兄妹俩没少拌嘴。

38只种羊饲养成功后,2012年春,何俊华又从山东购回100余只小尾寒羊种羊。一次,两只羊到了产仔期,时值夏季,何俊华本打算待羊产下羊崽后再剪毛。谁知羊怎么也不吃东西,这让何俊华很着急。她灵机一动,剪下羊身上的厚毛,羊便起身吃起干草来。以后每到夏季,何俊华都要聘请当地农民剪羊毛。创业之初,资金需求量较大,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利息又高,何俊华没少犯愁。在当地人社局和就业局的帮助下,她顺利获得10万元创业小额贷款,并获得贴息补助。

为带动更多乡邻共同致富,2012年,何俊华与同村养殖户成立俊华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养殖、种羊供给、技术指导、疾病防控、市场销售、养殖户辐射”的多元并进格局。利用网络向南方多省投放广告。目前,她养殖的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等品种远销广东、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地。

创业以来,何俊华主动上门为乡邻宣讲养殖小尾寒羊的优势和效益,优惠提供种羊,免费传授技术,帮助销售成品羊,还为特困户免费提供种羊。目前,何俊华已带动800多户农户养殖小尾寒羊,初步兑现了回报社会,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发羊财”的承诺。

新闻推荐

以廉租房为“饵” 近400人上“钩”骗子画一个“馅饼”居然卖了2000多万元

●王玉贵几乎所有的诈骗案都如出一辙:骗子精心虚构了一个充满诱惑的“馅饼”,一些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阆中人陈某某及其同伙以倒卖廉租房为“饵”,并采取伪造公文等手段,致使近400人上当,骗取...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