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为啥云南的数量比四川多十几倍?
四川多民族、多文化,是传统村落的资源“富矿”——
传统村落保护,被列入2014年中央1号文件。“说到传统村落保护,没人敢说自己是专家!”7月22日,在四川省举办的2014年传统村落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培训班上,谈及该领域各种对立思想,演讲嘉宾李华东如是说。
然而在实践中,这位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组秘书长却有相当的“话语权”。自2012年起,我国先后将两批共1561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拨专项资金给予保护。而李华东所在的工作组,正是负责组织“中国传统村落”认定工作。在他眼里,四川传统村落保护情况如何?
□本报记者 熊筱伟
谈现状:
申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四川有66个村,云南是1200个
记者:有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我国自然村落减少了90万个。为何速度会这么快?
李华东: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传统村落保护较好的地区,往往是“老少边穷”地区——因为穷得连拆村都拆不了。或者我们可以说,经济发展和村落消失是正相关的。
从根本上看,传统村落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它的根基是小农经济和相应的儒家文化、宗族观念等等。而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快速瓦解着这一根基。很多村落就像这样“自然死亡”:年轻人羡慕城里,走了;村里只剩几个老头,两三条狗。
记者:您是四川人,您怎么看家乡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
李华东:我是雅安上里古镇五家村人,从小在周边各个传统村落中“游荡”,那时就有个模糊的概念——四川的好东西不少哈。其实,和云南、贵州相似,四川也有多民族、多文化,是传统村落的资源“富矿”。
目前全省有62个村落入选前两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批申报工作中,四川申报了66个村落,这个数字在全国并不算少,但挖掘潜力仍然很大。邻近的云南省此次申报约1200个村落。
这其中固然有云南特殊民族优势,但也有四川经济发展的原因——随着发展加速,越来越多传统村落被蚕食,不再符合入选要求。保护四川传统村落,形势紧迫。当然,我们也能看到近年四川在保护中的努力与改变。
谈保护:
凡是提出要修广场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一律“枪毙”
记者:传统村落因古代农业社会而生。在现代社会中,它们既然丧失了发芽的土壤,为何还要保护?
李华东:这涉及到传统村落的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多种价值,不一而足。从根本上说,传统村落是传统的中华文明“基因库”,而后者是构成国家文化认同感和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其实,作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魅力越来越大。四川是全国农家乐发源地之一,作为老乡,我们都能体会到这一点。
记者:在您看来,传统村落中的哪些要素,需要保护?
李华东:简单地说,凡是让乡村成为乡村的,就应保护下来。具体说,应该包括物质上的传统建筑,村落选址、自然景观资源,历史环境要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但目前,除了传统建筑,其他很容易被忽略。
以安徽灵山村为例,在这个被竹林环绕的村子,村民吃的是竹笋,工作就是种竹林、林下养鸡,文化传统就是编竹编。失去了竹林,灵山村就不是灵山村了。
记者:具体到保护手段,您如何看待目前很多村落对房屋 “修旧如新”的做法?
李华东:很多时候,这是一种保护性破坏。我们现在有个简单标准,凡是提出要修广场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一律“枪毙”。其实,最好的保护就是最低限度干预。对老旧房子,派专家检查其安全程度,如符合则不用管它。重建、刷漆等等,如非必要都是不可取的。
谈发展:
传统村落也要发展产业,让村民尤其是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保护应一切照旧,维持村落过去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形态?
李华东:我也明确反对这一种理念。脱离发展谈保护是没有意义的。非要让老百姓穿长袍马褂、点蜡烛,谁会留在农村里?而如果没有人,谁来让传统村落传承下去?
传统村落也要谈发展。尤其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同时发展产业,让村民尤其是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有的村落担心影响经济发展,怕加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连门板上钉个钉子,都要报经国务院批准。这显然是一种误区。
至于发展模式,并不一定是旅游业,像大别山区村落以现代营销理念,包装自古流传的特色产业——六安瓜片、采茶,农民年收入逾10万元,也是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很好案例。
记者:川内部分“中国传统村落”为发展旅游业,也会引入酒吧等“舶来物”。发展与保护该如何平衡?
李华东:这个问题在全国都很普遍。以丽江为例,意大利歌剧、摇滚乐究竟该不该存在于古村之中?如果死守原有纳西族的长调、歌舞,能否吸引足够多游客,支撑起产业发展?这在学术界仍有争论。
但就目前“中国传统村落”的认定而言,我们坚持设定“红线”:根据国家《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传统村落保护法中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山水格局、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绝对不能动。
至于其他,则需要专家的具体评估。如村里一条窄窄的巷道,如果是构成村落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包含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则应保护;如其建设中缺乏有效组织,是妨碍原村落公共生活的负面存在,就可拓宽。
同步播报
四川省举办保护传统村落专题培训
本报讯(记者 熊筱伟)传统村落该怎么保护?四川省请一线人员集体“充电”。7月22日,省住建厅在蓉举办2014年传统村落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培训班,就传统村落相关政策解读、规划要点指导等问题进行解读,近200名四川省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地方一线技术人员、各地住建主管部门领导参加。
四川省目前有6个国家级、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62个国家级、120个省级传统村落。
新闻背景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2012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确定了第一批共646个村落(四川20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8月,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共915个村(四川42个)。2014年3月,我国启动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推荐上报工作,四川省新推荐上报66个传统村落。列入名录的村落,将获技术指导、补助资金、建设管理等支持。
据了解,传统村落评审主要侧重于村落的传统建筑、选址格局与传统文化,每项按照A至D四个等级打分。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评审重点之一。
●保护“红线”——
根据相关政策,保护传统村落,不得逾越的“红线”包括:
保持建筑、村落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内在关系,避免“插花”混建和新旧村不协调;
注重村落历史的完整性,防止盲目塑造特定时期的风貌;
注重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杜绝无中生有、照搬抄袭;
注重文化遗产形态的真实性,避免填塘、拉直道路等改变历史格局和风貌的行为,禁止没有依据的重建和仿制;
注重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严禁以保护利用为由将村民全部迁出。
四川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个)
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泸县兆雅镇新溪村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乐道街村
编后
留住故园 留住乡愁
□余义勇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无疑,传统村落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自然村落消亡脚步加速,必定会触动人们对“乡村中国”的惆怅和伤感。
保护传统村落刻不容缓。一方面,我们应抓紧制定传统村落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立相关的监督与执法的部门机制;另一方面,应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对四川省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加大保护、挖掘和申报力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积极运作下,传统村落在某种程度上能避免过度城镇化和商业化,逐渐还原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
可是,传统村落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持原有风貌,因为,即便村落原貌完全恢复,并不意味着与其相伴的乡村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延续。我们期待的是,传统村落在原貌不变之外,传统文化依然能保持本色。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我们的精神故园,刻不容缓。我们期待着留住故园,留住乡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立东)12月12日,记者从南充市发展和改革委获悉,兰渝铁路南充段进展顺利,目前全线路基已基本成型,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1%。在位于阆中市城西的白水河,铁路大桥架设工作已近尾声。中铁八局...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