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寻宝走进阆中央视一套寻宝栏目展示了两件阆中
央视《寻宝》走进阆中
5月12日,央视一套《寻宝》栏目展示了两件阆中“民间国宝”——萃集潘龄皋、傅增湘、齐白石、徐悲鸿、吴作人等20多位大家墨宝的长卷《嘉陵江山图》和《锦屏山房图记》,大洗专家和观众眼球,夺得该节目“最具历史文化价值奖”。
创作于1940年的《嘉陵江山图》,长21米,在抗战胜利第一次展出时,曾引起轰动;而创作于1945年的《锦屏山房图记》,长18米,是首次为世人所知。
在抗战时期,为何会在北京诞生两幅书写四川阆中嘉陵江山水的书画长卷?又是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两幅长卷上萃集如此众多的书画大家的旷世墨宝?
□王玉贵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题跋云集专家惊叹
在“《寻宝》走进阆中”录制现场,一位老人极其小心地在鉴定台上铺陈了一幅山水画长卷的局部,“嘉陵江山图”几个字和看上去老旧普通的山水丹青,没有引起现场观众的格外注意,却深深吸引了4位鉴定专家的目光。
“这幅《嘉陵江山图》是抗战期间黎之彦先生在北京请画家许翔皆画的。平心而论,画家现在不算很有名,但是创作很认真。”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刘岩的点评,让现场观众有些失望。但他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两幅长卷的价值关键在后头的题跋,有潘龄皋、齐白石、徐悲鸿、廖静文、沈炳儒、王青芳、李苦禅、吴作人、萧淑芳、陆鸿年等20多位大家在长卷上作诗、绘画、题词、钤印。信息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值得作为一件很重要的作品来研究。”
央视《寻宝》栏目专家组成员欧阳朝霞也惊讶道:“长作大卷我们见过不少,像这种有这么多题跋,有这么多人在上面留下墨宝的,还真的少见。”
当长卷全部展开,中国书协会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国声不禁惊叹:“元代的 《富春山居图》、清代早期的《姑苏繁荣图》,以及近代的《万里长江图》都是长卷,歌颂自己美丽的家乡和祖国,《嘉陵江山图》同样是寄托了这样的感情。我刚才细看了这件作品,它的纸张、墨色、颜料、印章印泥、甚至装裱,都是民国初的原装,无疑是真品。”
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这个小小的长卷,把嘉陵江的美丽全部浓缩在一起了,远看崇山峻岭,近看潺潺流水,非常漂亮。更重要的是,这么多的题跋气韵贯通,非常高雅。其中,有的小楷写到了极致,就像头发丝写成的感觉。这不是用手写的,是用气写的。”
诗文题赠共寄爱国情
黎之彦为何要请画家创作 《嘉陵江山图》,并请诸多名家题跋?在节目现场,携长卷亮相的老人——黎之彦的孙子黎中宏为记者揭秘。
黎中宏介绍,1883年,出生于阆中的黎之彦,在1909年宣统皇帝登基时,搭上了科举考试的“末班车”,成为清末拔贡。他曾就读于成都高等政法学堂,参加同盟会,投入四川保路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任宁夏省政府秘书主任。1935年,黎之彦赴北平慰问长城战役将士,遭逢“七七事变”,归路阻断,遂留居北平。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他蛰居不出,拒受伪职,其间写有大量爱国诗文,与晚清翰林书法家潘龄皋、翰林收藏家傅增湘等名人多有诗书画交往。
1940年,黎之彦以家乡阆中的嘉陵江山水为题材,与好友、国画家许翔皆联手制成《嘉陵江山图》,以书画求友人诗文题赠,共寄思乡爱国之情,逐渐形成诸多爱国名人题写的书画长卷。
1945年,黎之彦又以阆中名山锦屏山为素材,撰写《锦屏山房图记》及多首诗篇,由其夫人——书画家樊瑞贞书写、著名诗人画家范禹勤先生作画,制成 《锦屏山房图记》,以诗文求名人书画,形成了《嘉陵江山图》的姊妹卷。
刘岩认为,《嘉陵江山图》和《锦屏山房图记》萃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名流墨宝:潘龄皋是清翰林,傅增湘曾出任民国教育总长,谢无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谢觉哉则是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奠基人之一。还有一批当代书画大家,如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家云集,实属罕见。”
思乡情怀跃然纸上
黎之彦离开阆中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1961年,78岁高龄的黎之彦在北京去世。而他的浓浓思乡之情,就凝结在两幅长卷上。
黎之彦夫妇在《嘉陵江山图》的跋写道:“苦忆屏山旧钓游,江湖浪迹一沙鸥。为祈道子图嘉水,每咲(xiào,同“笑”)欧公薄吉州”。其中,不但引用了唐代“画圣”吴道子以阆中锦屏山为中心绘就《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的典故,还引用了欧阳修“薄吉州”的典故。后者说欧阳修终老于颍州且平生仅回故里吉州两次,由此招致后人非议,称其厚颍薄吉。实际上,欧阳修非但无薄吉之意,反有眷恋和落根于故土之情,只是其此情毕生未了而已。想来,这幅作品也是蕴含了这样的情愫。
“在我的记忆里,祖父黎之彦学识渊博,一米七八的高个,戴着一副眼镜,对我们严厉而慈祥。”黎中宏回忆,他第一次见到两幅长卷是8岁到北京的时候,在1958年时,两幅长卷就封存了。在“文革”年代,黎之彦的祖母樊瑞贞将两幅长卷缝在自家沙发的靠背中,“老人家一直把那个靠背放在身边,坐着的时候就靠在那上面,睡觉的时候就放在身边,寸步不离。”
半个世纪之后,《嘉陵江山图》姊妹卷在家乡阆中一展真颜,热情的阆中市民纷纷发言,希望两幅画卷能够留在阆中,“落叶归根”。
黎中宏接受采访时表示,两幅长卷是家传珍宝,因此最后的归属还得兄弟姐妹一起商量才能确定。
但在4月25日下午,黎中宏把徐悲鸿作于1948年初、赠给黎之彦的画作《奔马》捐赠给了阆中市人民政府。原来,徐悲鸿十分喜欢川菜,经常到黎之彦家享受美味。为答谢黎之彦夫妇的盛情款待,徐悲鸿便送了这幅《奔马》。这幅画随后被黎之彦之女带到台湾。上世纪80年代,黎中宏的这位姑姑,又将这幅画送回北京珍藏。
新闻推荐
保护古城、建设老城、开发新城,阆中因地制宜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张晓东本报记者张立东王青山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阆州醋传统生产工艺和张飞牛肉制作的全过程,还可品尝、购买各种特...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