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你还会看咪蒙吗?

2019-02-02 01:01 大字

从一夜爆红到人人唾弃,咪蒙的这锅鸡汤为何越熬越毒?又是从何时起,我们从“你看咪蒙了吗?”变成了“你竟然看咪蒙?”

1月29日晚,朋友圈被一篇名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刷屏,就在大家感慨良多之时,该文章被曝出造假,随后便被删除,从此再也无法打开。

但没想到这篇文章引发的连锁反应随之而来,先是创作团队“才华有限青年”出面进行回应,紧接着该团队被扒出从属咪蒙的公司。

是了,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标题、这样的团队名称,的确是咪蒙的调调,随后,咪蒙本尊也于30日下午在微信号上发了一张长图,对此事进行回应。

随着事情的发酵,1月31日,江苏网警对咪蒙进行了点名批评,随后被推上风口浪尖上的咪蒙团队便发表了道歉信。

但咪蒙这封毫无诚意的道歉信换来的,却是更猛烈的一轮攻击,弃车保帅、断臂求生,面对清醒理智的网友,这个当年最成功的写手如今再也无法用她最擅长的文字武器自救。

而对于咪蒙发道歉信的做法,人民日报也发表了微评,将其定义为了“文字商人”,“精神传销”,自此,咪蒙从一夜爆红彻底沦为了人人唾弃。

同为内容工作者,娱小妹(ID:baoyu_18)并不想在此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她落井下石、狠踩一脚,因为这似乎跟咪蒙卖人血馒头的行为没什么两样,今天我只想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些年咪蒙到底是如何将这锅鸡汤越熬越毒的。

说到咪蒙,从朋友圈纷纷晒出的“含咪率”就能看出,大家对这个人一点也不陌生,在自媒体崛起的年代,她凭借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内容创业的女皇。但随着事业版图的发展,却逐渐沦落成媚俗、毒鸡汤的代表。

2015年9月15日,咪蒙发表了其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女友对你作?你应该谢天谢地,因为她爱你》,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她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都和众多情感账号一样,只是为众多迷茫中的男女纾解情绪。

在这些文章中,我们找到了共鸣,因为里面或多或少都有我们已经经历或期盼经历的事情,有我们想做却不敢做、不能做或是做不成的事情,每篇文章都或多或少的撩拨着你内心的一根敏感神经,让你觉得,是啊,你说的真对。

在那个“女权主义”十分流行的年代,虽然她的文章都带着浓烈的女权主义,但她红了、火了,成了篇篇10万+的大号,4个月,咪蒙用70篇文章让自己名声大噪。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致贱人》这篇文章,文中咪蒙用“真情流露”的脏话方式引发了万千读者的共鸣,在朋友圈形成了病毒式传播,仅仅三天,咪蒙公众号的粉丝就从二十万涨到了一百多万。

紧接着,咪蒙又乘胜追击的发表了《致low逼》,即便如此,那个年代的咪蒙也只是抓着人类情感痛点的创作者,而非虚假毒鸡汤的制造者,那时她的文章大多还停留在情感文、影评文和自我塑造文三个类型中。

直到2016年11月22日,当大家被咪蒙一篇名为《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后,很多人开始了第一轮对咪蒙的炮轰。

一篇名为《致毒鸡汤咪蒙:自己的道德没有底线,站哪都是高地》的文章将咪蒙的观点一一反驳,一时间成为网络爆款,自此,咪蒙也开启了她走向“毒鸡汤女王”的道路。

或许是为了树立风格,又或许是为了博人眼球,也有可能只是她火了之后的膨胀,总之,除了曾经的情感导向内容外,咪蒙开始更多的创作出略显偏激且火药味十足的内容,而且在她的文章中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丝成功后的自大、骄傲和张狂。

的确那时的咪蒙是众多自媒体创业者又羡慕又嫉妒的对象,毕竟短短4个月,她不仅凭借内容创作将自己打造成了“网红”,更是赚的盆满钵盈。

蹭蹭上涨的广告报价,越来越多的粉丝流量,连助理都被她打造成了月薪5万的“宇宙第一网红,眼瞅着事业越做越大,咪蒙也变得越来越作,而此时网友们也开始对她褒贬不一。

2017年11月13日,咪蒙用一篇《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号召“处死一个人”的言论震惊全网,针对这篇文章,新京报发表评论“杀气腾腾的咪蒙制造了网络暴力的新高潮”。

不可否认的是,咪蒙凭借关注度超高的社会案件再次吸引了一波眼球,但此时的她也暴露了本性,为了爆款不惜编造谣言、煽动情绪,甚至牺牲掉了一个“媒体人”的基本底线,彻底沦为吃着人血馒头的码字机器。

面对高额广告费和巨大流量的诱惑,她开始不断的用文字制造和贩卖焦虑,用情感捆绑和煽动人性,用情绪包装自己畸形的观点,为了博出位,她P图、编故事,鸡汤越熬越毒,四处散播负能量,价值观彻底崩塌,用尽一切虚假手段只为圈钱。

虽然她的身价水涨船高,广告报价已经高达80万,堪称自媒体巅峰,但她却再也没有了对文字的尊重,更没有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敬畏。

或许咪蒙从没想过,这碗精心熬制的“毒鸡汤”,有一天会被自己喝下,曾经打着救赎别人的幌子圈钱,到头来却没能救了自己。

如今,道歉信虽发,但显然她那句“传递更正能量的价值观”再也无法取信于人。

面对这个一次次挑战公众底线只为圈钱的愚蠢写手,两个月后你还会再看她吗?

新闻推荐

父母老了,所有“家的感动”都在儿女心里

国产纪录片《四个春天》这几天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里刷屏了。这部于1月4日上映的作品,如今已在影评网站上获得了8.9的高分,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