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所有“家的感动”都在儿女心里

烟台晚报 2019-01-14 09:25 大字

国产纪录片《四个春天》这几天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里刷屏了。这部于1月4日上映的作品,如今已在影评网站上获得了8.9的高分,打分的人数超过2.6万。《四个春天》以2013年至2016年间的“四个春天”为节点,记录了一对相伴50多年的贵州老夫妻的日常生活,而该片的导演陆庆屹正是这对老夫妻的儿子。《四个春天》是一部很地道的纪录片,耐心用时间之网捕捉细节,在真实而又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感动。导演陆庆屹连续四年利用回家过年的机会为父母拍摄影像,积累了250个小时的素材,而拍摄过程中最大的一笔投资仅是一架1500元的三脚架。

镜头捕捉到的父母瞬间,为何让人心头一颤

《四个春天》在上映前已经在专业圈子里获得很高的关注。去年,这部纪录片便在一些电影展上崭露头角。评委认为这部作品“传递出乐观坚韧且温柔细腻的生活态度”。而很多观众的留言也不约而同:那些生活中被忽略的瞬间,为什么被纪录片的镜头捕捉之后,能让自己心头一颤?

片中两位老人将晚年生活操持得有声有色:每年春节他们忙忙碌碌地为子女准备食材,为了熏制地道的腊肠,还捣鼓起了专用炉具;老人时不时徒步爬山,为你戴上一顶遮阳帽便是日常的关爱;有时两人一路无语,自然而然地握一握手,便胜过千言万语;父亲每年都会盼着燕子归巢,看着嗷嗷待哺的小燕子,老人家脸上难掩天真兴奋的神色;为了方便与子女交流,老夫妻开始摸索微信语音,父亲笨拙地对着手机说话,一旁的母亲笑得前仰后合……这些真实细腻的生活的细节,让不少观众看到了自己的父母。

温馨的日常中也有苦涩。纪录片中,姐姐的突然离世成了一个巨大的转折。面对女儿的离世,老夫妻俩没有嚎啕大哭,而是用沉默与哽咽掩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只是,那个春天不再热闹,丰盛的年夜饭缺了一角。生活还要继续,老人很快找到了一种寄托哀思的方式,他们在姐姐的坟头种起了绿植,希望这份盎然的生机能够成为维系生者与死者的纽带。在纪录片的最后一个春天里,年迈的父母在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为逝去的女儿留一份餐具,在女儿的坟前哼起旋律跳起了舞蹈,苦难没能绊住他们享受生活的脚步。

平凡生命消化苦难与悲伤的能力让观众感动,《四个春天》因此也被不少观众解读为一部讲述如何面对生死的纪录片。

能够感动观众,纪录片并不是非要上银幕

“倒不是说这片子拍得多么精巧,主要是这对老人家太令我羡慕和感动了。怎么样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这或许正是家庭教育中最需要的爱的教育。”一位在观影中感动落泪的观众对《四个春天》的评价说,老人家将岁月的苦难化为财富,展现出超乎常人的乐观、豁达、坚韧与感染力,提醒我们家是什么,亲情是什么。

纪录片一直被视为小众艺术,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走向院线的纪录片都试图用商业化的内容、题材设定,大规模的投资,走向大众。而这几年走进院线的纪录片却渐渐摸索出新的思路。2016年年底,脱胎于电视纪录片的影院版《我在故宫修文物》获得9.4的观众打分。次年,《二十二》作为国内首部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上演“逆袭”,在上映次日单日票房就突破1000万元,排片占比从最初的0.3%上升到4.6%。简单朴实的镜头抓住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从匠人精神、民族记忆,到如今《四个春天》对家庭、对父母的感怀,不难发现,真正撬动口碑的不是投资和技术,而是回归纪录片本质的对生活对人的记录。有媒体用“值得带父母二刷(看第二遍)”形容《四个春天》,尽管纪录片获得很高的口碑,但是整体票房体量依旧不可能与电影大片相提并论。“600万票房,意味着有20万人进影院,这样就够了。”《二十二》的导演郭柯曾这样表达走进观众的期待。是否走进院线或票房的高低,只是纪录片成功的一种标尺,事实上,《四个春天》日均票房也不过百万。业界提醒,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都适合走上银幕让观众在集体观影的模式下与生活完成对话。如何根据纪录片的内容和叙事方式,找到最佳的走进观众的路径,是《四个春天》等纪录片获得高口碑之后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张祯希

新闻推荐

再见2018:大师谢幕 文艺不散场

金庸(资料图片)2018年,对于中国文艺界来说,是难忘的一年。李敖、金庸、二月河,饶宗颐、丁广泉,单田芳、常宝华、师胜杰,朱旭、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