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邦德的我,今天更爱伊森亨特
十年以前,如果你问我詹姆斯邦德和伊森亨特更爱哪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邦德。今天,我更爱伊森亨特。
1
在漫威和DC兴风作浪的银河系里,有三个好莱坞超级特工系列也是人造Superhero(超级英雄)的,相比之下,《谍影重重》系列修行尚浅,所以位居全世界特工电影一线的终究还是《007》和《碟中谍》系列。
这两个系列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说:
《007》是英国造,效力于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英国陆军情报六局)、《碟中谍》是美国派,为IMF(Impossible Mission Force, 不可能任务署);
《007》改变自前MI6间谍伊恩弗莱明(IanFleming)在1953年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谍战小说、《碟中谍》改编自1968年-1973年在美国CBS电视台播放的同名电视剧;
《007:幽灵党》
《007》的主人公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人风流倜傥、身手不凡、喜欢马斯顿马丁、只喝摇匀而不是搅拌的马丁尼,身边总是伴随着香车美女还有花式高科技武器、《碟中谍》的主人公伊森亨特(Ethan Hunt)重情重义、身怀绝技、为了挽救”每一个生命”屡次以令人叹为观止的方式去冒险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07》呈现的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系列-邦德总是能够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力量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而亨特有团队,每一次任务的完成甚至失败都强调团队协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亨特的故事更贴近于现代人的精神信仰);
《007》系列的最初登场是1962年10月5日、而《碟中谍》系列的第一集是1996年5月22日才在美国上映。这就直接说到了为什么我现在会更喜欢《碟中谍》系列。
《碟中谍》,1996
2
从时间上看,007系列中的邦德本该是整个银河系里最资深、沉稳、老辣的间谍了,因为这个系列已经花了半个多世纪去打造这样一个英雄,可是,问题在于,在过去的这56年中,邦德的扮演者从肖恩康纳利到丹尼尔克雷格先后经历过不同的演员。
从某种意义上说,詹姆斯邦德的青春和力量是借由了不同的演员去努力维系的。《碟中谍》不一样,22年,主演只有阿汤哥一个人。在过去的22中,阿汤哥就是伊森亨特、伊森亨特就是阿汤哥。
《007之择日而亡》
007是流水的,当乔治拉赞贝或者皮尔斯布鲁斯南因接演007而身价倍增的时候,大多数的观众是因为阿汤哥进入了《碟中谍》的世界,《碟中谍》这个特工系列真的真的超级真的是依靠阿汤哥的魅力发展到今天的。
这是我要改站《碟中谍》系列的理由,哪怕,《007》的出品公司是我之前服务过的老东家。
3
说说阿汤哥的魅力。
第一,这个男人够帅。这一部分应该不用多说了;
第二,这个男人眼光够独到。当初电视剧《碟中谍》在美国CBS电视台播出的时候,好莱坞那些电影大亨们并没有留意,而阿汤哥敏锐地捕捉到了《碟中谍》的故事正是契合了当下的政治环境,也就是冷战之后各个国家之间微妙的关系、活跃的间谍行动以及复杂的国际局势。
于是,他找到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影业,说服了高层,伊森亨特的故事才有机会被改编成电影登上大银幕,而阿汤哥也是第一次以主演兼制片人的双重身份,全身心投入到超大制作的电影系列中,从此,这个系列的故事中满满都装着阿汤哥的很多创作想法;
《碟中谍4》
第三,这个男人够“狠”。《碟中谍》系列的定位是“动作、冒险、惊悚”,然而,和大部分同题材影片不同的是,《碟中谍》追求的是真实和震撼。
从这个系列的第一集开始,派拉蒙对《碟中谍》的定位就是炫酷、刺激和暴力,而人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正是所有动作都要自己亲自去完成的玩命的阿汤哥了,这一点,当今银河系里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的。
4
1996年,第一部《碟中谍》问世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动作戏的惊险、刺激和不可思议将会成为这个系列的招牌。那时候,阿汤哥腰间吊着钢丝在半空中悬挂作业,那一刻我很担心那钢丝会不会突然断了摔坏了阿汤哥好看又坚挺的鼻梁了,而列车戏上阿汤哥被爆炸的气浪弹飞的情景也是在是太令人担心了;
四年之后《碟中谍2》上映,阿汤哥挺着好看的鼻梁再次美美地出现了,这一次他不仅带来了紧张刺激的飙车戏和悬崖攀岩戏,还一头扎下直升飞机,我在尖叫中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个美美的阿汤哥真的不只是美美的那么简单。
之后看到报道说影片的拍摄坚持不用替身不用绿幕,其实那时候这个系列的风格已经在悄然形成了;
《碟中谍2》
到了2006年,故事的背景设定来到了中国的上海,看完那一集我坚信阿汤哥的基因中是完全没有“恐高”这个因子的,他竟然从那个高楼上跳下去了,而且整个降落过程还那么多忙碌、再而且,还是他本人亲自完成的动作;
到了2011年,阿汤哥又老了5岁,可是他不仅颜值保鲜、身手也更令人倒吸一口气并且无限叹服。是的,他去了迪拜,亲自徒手攀登了829.8米高的迪拜哈利法塔。看完影片我一直在想,要好好珍惜这一部,因为以后阿汤哥老了就看不到这些了;
《碟中谍5:神秘国度》
没想到,四年以后,阿汤哥在《碟中谍5》中不仅徒手扒了飞机,还在40米水深的水中尝试了长达6分钟的无氧潜水,当时,1962年出生的他(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安排,那一年正是第一部《007》电影上映的年份)已经53岁了,53岁是什么概念呢?我刚刚脑补了一下小区里健身器材区的那些中年大叔的形象。
老实说,在看《碟中谍6: 全面瓦解》之前,我的心情是相当纠结的。一方面,我知道依照这个系列的定位和特点,阿汤哥在这一集中必须一定毫无疑问又是好亲自上阵、不用替身、不用绿幕地挑战高难度动作的。
可是,在过去的22年中,当詹姆斯邦德依靠各类高科技武器绝处逢生的时候,作为伊森亨特的阿汤哥已经跳了伞、扒了飞机、潜了水、跳了楼,已经56岁的他,还能再做些什么呢?我的手心里真真的替他捏了一把汗。
看完《碟中谍6: 全面瓦解》,我所有的担心、焦虑都一扫而空了,虽然,的确是手心里捏着汗看完的,但是真的,该怎么说呢? “The Best One Yet!”(系列最佳),我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5
《碟中谍6: 全面瓦解》于一个月前在美国上映,之后便是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IMDB给了它8.3分,这是目前这个系列的最高评分;
烂番茄新鲜度指数是97%,意思是100个影评人中有97个人都给予了好评;
就连一向以来以“严苛”而闻名的Metacritic 都大方地给影片打了86分,甚至还热心地标注了“Must-See”(必看),提醒大家你千万不要错过碟中谍6哟。
一句话总结美国观众和专业影评人的反馈,那就是这部电影创造了人类动作和谍战电影的奇迹。
标杆就这样被提升上去了,我相信看过电影的你,一定也同意这是实至名归的。
6
《碟中谍6: 全面瓦解》的拍摄与制作过程着实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阿汤哥先是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进行HALO(High Altitude Low Opening,高挑低开)的专业跳伞训练,而这项训练对于专业跳伞运动员来说,专业性、难度系数和危险性也都是相当高的。
有趣的是,这一个最先训练的跳伞场景,是影片最后拍摄的一场戏;
拍摄这部影片,摄制组一共动用了3000套拍摄装置和13架直升飞机,影片经历了四周的航拍,跨越了三大洲,整个周期经历了两个寒冬;
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主创人员中有6位孕妇,其中一位正是女一号丽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没错,就是那位和男人们拳打脚踢、各种飙车各种混战的伊尔莎浮士德(Ilsa Faust),很难想象会有中国的女演员能够做到这样敬业这样拼;
在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伊森亨特在一场追逐戏中从一个屋顶跳上另一个屋顶,阿汤哥在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候由于角度偏差砸断了脚踝,索幸多年亲自拍摄动作戏的经验以及背上的一条安全带救了他,他还是徒手扒上了那个屋顶,并且不顾伤痛继续跑动完成了拍摄。
在公映版中,人们看到的那一段场景正是阿汤哥事故现场的实拍,之后剧组不得不停工8个月等待阿汤哥养伤;
在拍摄完《碟中谍6: 全面瓦解》之后,扮演沃克的亨利卡维尔(Henry Cavill), 也就是我们说的超人“大超”曾经透露,哪怕是备战《超人》电影的拍摄,他都没有感觉到这么大的压力和难度。
是啊,当初他为了准备拍摄超人,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身材,让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超人,可是《碟中谍》不一样,前有阿汤哥立下的标杆,所有的动作戏都是需要演员自己去完成的啊,所以大超还必须要进行各种格斗训练,这可是《碟中谍》剧组,他们是不用替身的;
据说西蒙佩吉(Simon Pegg)也同样感受到来自阿汤哥的压力,虽然他的戏份不多,也没有什么必须要展示身材的动作戏,但是他还是提前练出了八块腹肌,据说那是他从影以来第一次练出那么好的身材。
其实,关于《碟中谍6: 全面瓦解》,还有很多的有趣内幕,例如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圭里(Christopher McQuarrie)是这个系列里第一位指导了两部以上影片的导演、而丽贝卡·弗格森是第一位连续两次扮演女一号的女演员。
另一方面,而大家可能没想到,这是第一部用3-D发行的《碟中谍》影片、也是第一次在台词中有脏话出现的《碟中谍》电影。
7
说说为什么我喜欢《碟中谍6: 全面瓦解》吧。
关于阿汤哥拼命的部分我就不细写了,因为所有的公众号推文都在重复。我想着重说一下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情感冲击。
《碟中谍》系列开创了好莱坞动作类型片的新时代,对于派拉蒙相中的几位历任导演而言,如何以’紧张、刺激、炫酷且意想不到”的画面和快速凌厉的节奏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是完成创作的主要目标。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前面的5集前作中,人们记住的更多的是伊森亨特如何徒手扒了飞机、或者飙车戏的节奏与音乐的鼓点又是配合得多么相得益彰,然而,对于伊森亨特这个人,他的生活习惯、他的爱情故事、他的工作经历,这一切,似乎总是不太清晰。
快速的剪辑与在动作场面上的极致追求,使得《碟中谍1-5》对于人物的刻画相对仓促了一些,当然,这是所有好莱坞动作电影的“通病”,甚至也不叫“病”,爆米花电影嘛,记住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炫酷场面不就行了?
《碟中谍6: 全面瓦解》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约定俗成,在这一集里,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伊森亨特。
在影片中有两条线,一条是围绕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主线,而另一条线是来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条线关乎情感、关乎选择,如果说HALO 跳伞和直升机在山谷间的盘旋带来的是人生安全的危险,那么源自于人物内心世界的那一条情感线制造的是价值观上的冲突。
这个冲突要求伊森亨特在“救一个人与不能完成任务”中做出选择、在“旧爱与新欢”中做出选择、在“自己可能会死亡与拯救全世界”中做出选择、在“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协作“中做出选择,这使得我感受到一种接近,一种与伊森亨特这个人物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距离上的接近。
记得影片开场不久,摄影机紧贴地面尾随一辆汽车一路前行,当时摄影机的极低角度在视觉上制造了一种非常真实的混乱感和紧张感,罗伯哈迪(Rob Hardy)(大家应该刚刚看过他掌机的《湮灭》)在视听语言上的把控牢牢抓住了观众的视角。
接下来,随着剧情的推进,伊森亨特和队友们正准备逃离之际,遇上了一个女警察,女警察阻碍了他们的计划,而伊森亨特为了救这个原本是破坏了他们计划的女警察,不惜又开枪杀死了几个坏人,那个行为其实对他造成了更大的麻烦。在离开之前,他俯身对女警察说“我非常抱歉”,然后还协助那个女警察找同伴叫救护车。
那场戏使得《碟中谍6: 全面瓦解》从所有前作中脱颖而出,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不怕死的阿汤哥、我们还看到了有情有义善良温暖的阿汤哥。虽然是在看一部好莱坞的动作电影,但是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内心充满着感动。
对于一部由一个56岁的演员来担纲主演的动作戏而言,《碟中谍6: 全面瓦解》交出了一份远远要高于人们预期的、带给人惊喜的答卷,而更幸运的是,导演克里斯托弗在这部电影中还讨论了爱、讨论了牺牲、讨论了给予、讨论了和解。
他的选择令观众走近了伊森亨特这个人物,令人们头晕目眩的不仅仅是大银幕上的恐高症即视感,还有他的精神和选择,那同样是一种震撼。
我想,无论下一部《碟中谍》电影什么时候问世,我都会对它充满了期待。
我是小爱,小爱聊电影的小爱。
小爱专栏
推荐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新闻推荐
《逐梦演艺圈》评2分 豆瓣被诉否认侵权 影片出品方诉豆瓣网称名誉权被侵犯要求道歉;豆瓣网称影评是用户行为,不能因评分低就认为侵犯名誉权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导演毕志飞(右)作为原告公司法定代表人出庭。法院供图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上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