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的闲话
大约是2007年,有作家给我投了一篇文学评论的稿子,是关于《丑闻笔记》的。这一下子触及了我的阅读盲点,不得不找点资料看看。这本书直到2014年才被译林出版社引进,所以感谢互联网,让我搜到了一鳞半爪。这一搜,得知这本小说进入了2003年布克奖最后一轮决选,2007年同名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奖4项提名。最重要的是,主演除了朱迪·丹奇,还有精灵女王凯特·布兰切特。如你所想,影片当时也没有被引进,倒是枪版(即抢先版)可以在网上找到,所以耐着性子看了一遍。
坦白说,我并不喜欢这部片子。我那时20岁,向往教科书般的生活。这片子主线同性恋,副线师生恋,琐琐碎碎,看得人十分纠结,加上枪版的劣质效果,简直有些难以忍受。如果先看完小说全本,或许会对电影产生另外一种感觉,可惜当时我只找到网友翻译的部分文字,浮光掠影,难得其真味。倒是那位作家的评论写得相当不错,应该是个读过英文原版的学霸。为了更好地便于读者理解,我把搜集到的小说节选、影评、海报与评论文章整理在一起,配了一个编者按,发表在《牡丹》杂志上。今天回想起来,好像那是我经手的评论栏目里最精彩的一期。
朱迪·丹奇演技没得说,布兰切特也发挥得极好。两条叙事线索交汇在她身上,把一个深陷于绝望生活的中年女教师刻画得细腻入微,为坏小子的介入提供了足够的铺垫。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男人多少都会有点恋母情结。这既是影片里坏小子的原始动机,也是时下姐弟恋流行的重要依据。在情窦初开的少年眼里,成熟女性自带温婉而神秘的光辉,正是他们渴望的那一种。这些美好的感情不掺杂任何功利成分,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这种类型的片子里,莫妮卡·贝鲁奇主演的《西西里岛美丽传说》堪称标杆,她在海风和阳光里走过街道,身后远远跟着一群骑自行车男孩的片段,长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另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对于人性的挖掘似乎更深,那就是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朗读者》。作者把故事背景放在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使得个体悲剧、群体悲剧,以及历史悲剧交叠在一起,掀起观众自己对于内心的拷问。如电影海报上那句主题词所说:"Howlongwouldyoukeepasecret"(你愿保守秘密多久?)。当这个"secret"说出来可以解救对方,忍下去可以保护自己的时候,作为男人如何选择才最恰当?而女人克制自己,使男人免于遭受世俗嘲讽的时候,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当一切成为过往,新生活充满未知可能的时候,将生命交给一条绳子又是何等悲凉?通过这部电影,凯特从当年泰坦尼克上的少女终于成长为了无可指摘的演技影后,除了时间对于演员的磨炼以外,不能不说这个故事本身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在这里,我啰里啰嗦说了很多关于电影的闲话,是因为我还没来得及阅读小说原文。亚马逊网站上已经有了中文版的《丑闻笔记》和《朗读者》,我刚刚下单,不知道读完小说,会不会有不同的感触。
新闻推荐
作者:乔纳森·罗森鲍姆译者:Issac校对:朱溥仪来源:《ChicagoReader》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可能获得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