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逝世,享年99岁 她曾饰演“江姐”“向五儿”等经典角色,导演李少红和冯小宁回忆心目中的“慈母”与恩师
于蓝在《烈火中永生》中生动塑造了江姐形象。 于蓝曾经帮助过很多第五代导演。左起:冯小宁、张建亚、田壮壮、张艺谋、侯永、吕乐、曾念平。
6月28日,中国电影集团、于蓝同志治丧委员会发布讣告,曾经在电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去世。
讣告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事业家,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于蓝同志于6月27日晚21点07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99岁。因疫情期间,将遵照家属意愿,丧事从简。
于蓝在银幕上塑造的“江姐”“向五儿”和“周莲”等都是经典角色,但她却很谦虚地表示,“其实,我演的电影全加起来也就十来部。”
红色题材代言人
于蓝,原名于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于蓝在出演第一部电影《白衣战士》(1949)之前,她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已经有了8年的话剧表演经历,经常下乡为老百姓表演话剧,演出过契诃夫的《求婚》、曹禺的《日出》等话剧,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1954年,已经33岁的于蓝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立的表演干部训练班,师从苏联专家库里涅夫,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两年的学习,教会了于蓝要艺术地影响观众,“使观众在离开剧场后仍然记住这些人物,好像是他们生活中的人物。”
张骏祥找到于蓝,请于蓝在他导演的《翠岗红旗》(1951)中饰演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宁都的红军家属向五儿。为了塑造好角色,于蓝扎根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她曾在书中记录下当时那段经历:“担罢水去园中采麻,由不熟练到能应付,我心里很是高兴。吃早饭时已经9时多,饭好像特别香甜。一整天和她们同劳动,夜晚也不肯放弃和水风去推米粉的活动……”
1960年,于蓝读了陶承的一本回忆录《我的一家》后极为感动,就联系北影厂将其搬上银幕。于蓝在片中饰演女主人公周莲,从16岁的少女一直演到老年,将一位普通家庭妇女从亲人离世,深陷困境,最后逐渐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表演得非常有层次,她凭借该角色拿下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受夏衍启发塑造“江姐”
于蓝在影片《烈火中永生》塑造的江姐形象真实可信。她曾说:“所有革命的伟绩、牺牲都是江姐做的,然而今天人们都把对江姐的爱给了我。”当时作为编剧的夏衍曾留给了于蓝一句话:“千万不要演成刘胡兰式的女英雄,也不是赵一曼。”这对于蓝诠释角色有很大启发,江姐是一位城市女性,穿戴、仪态一定要符合城市女性的身份,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不然会显得很突兀,更无法在敌后生存。并且江姐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必须有异于常人的淡定从容,小心谨慎。所以,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江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女性形象。于蓝特别满意最后一段,江姐和许云峰共赴刑场时,并没有用很强烈的情绪去渲染生离死别,而是十分平静从容地面对死亡。
李少红
她是第五代电影人的“慈母”
曾执导过《大明宫词》、《橘子红了》、《血色清晨》的导演李少红向新京报记者独家追忆了于蓝这位“慈祥的母亲”,李少红说:“于蓝阿姨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是永不磨灭的革命家庭的母亲和江姐的形象,她也是陪伴支持我们这一代电影人成长的慈祥母亲。”
在李少红的印象中,于蓝当年的一个邀约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和勇气,“我妈妈和于蓝阿姨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时是同事,我妈妈称她为大姐。1970年左右,我妈妈离开北影,从五七干校送她走的也是于蓝阿姨。时隔十几年,第一次邀请我独立执导电影的也是于蓝阿姨,那是1983年,我已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于蓝阿姨在儿童电影制片厂,她说你来独立执导一部儿童片吧,但我当时还在给谢铁骊导演做副导演,没办法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没敢答应,那时候陈凯歌和田壮壮也都辞去了副导演工作,去独立导演了。我虽没去成,但得到于蓝阿姨的肯定和鼓励,给我了很大的勇气。”
李少红说,于蓝在她心中就是一位慈母,她毫无保留地支持着他们这代电影人的成长,谦和亲切,是一位真正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冯小宁
她是德高望重的人民艺术家
曾执导过《大气层消失》《紫日》的第五代导演冯小宁告诉新京报记者:“正是因为于蓝老师对年轻一辈电影工作者的提携帮助,才让我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热爱,她是一位没有一点架子、真正的艺术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一名艺术工作者,怎么将自己和艺术事业相连。”
提到冯小宁进入电影行业的经历,于蓝无疑是他的引路人,当时他从电影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儿童电影制片厂,已经60岁的于蓝受命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成为首任厂长。在进“儿影厂”之前做实习作品的时候,于蓝借着影片《红象》的拍摄,将张艺谋、田壮壮、曾念平、冯小宁等数人召集起来合作,并请冯小宁在《红象》里做美术。冯小宁说,正是因为于蓝对有才华的年轻人的爱护才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使他正式走入了电影创作团队。
在冯小宁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于蓝支持他拍摄自己执导的电影处女作《大气层消失》,“于蓝老师是厂长,尽管我还没有导过电影,但她毫无保留地支持我进行创作。”冯小宁说,于蓝并不是敲定拍摄以后就让你放手做,她反复阅读冯小宁写的剧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标注,“她说这里不该用这个字,这个句子应该这么改,我就一一照着她的方法调整剧本。拍出来了以后,她不遗余力地带着我们在全国去‘推销’,让更多孩子看到这部电影,后来这部电影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这和于蓝老师分不开关系。”
冯小宁回忆,于蓝是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民艺术家。“于蓝老师总是告诉我们,那个时候他们拍电影都是自己打背包,提着网兜,带着水壶,坐着绿皮车下到农村,住在老乡家里。他们是真正和老百姓在一起的演员,他们的明星位置是人民心里捧起来的。从影这么多年,是于蓝、于洋这辈艺术家直接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民艺术家,让我学到了怎么去做艺术,怎么做好一个人。”
新京报记者周慧晓婉滕朝
新闻推荐
我藏有一批和端午节有关的连环画,这些连环画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艺术价值同样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