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的你》 看到的青春 1

川江都市报 2019-11-04 10:01 大字

从映前3天撤档,到映前3天定档,《少年的你》用了四个月。这部由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校园欺凌题材电影,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让影迷们心情忐忑:担心和原著相比是否变得面目全非。

一切担心,都在10月25日这一天被打破了——口味严苛的豆瓣,接近10万人打分,评分依然高达8.6,超过10万网友在豆瓣上为《少年的你》打分。代表大众口碑的猫眼,开出了9.7的高分。这是什么水平?仅次于《摔跤吧,爸爸》的9.8分,位居内地影史第二,同档位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和《战狼2》。

之所以这么高分,是因为《少年的你》把青春期最残酷的东西全都摊开来,撕碎了给你看。《少年的你》让每个观众都陷入沉思。

“少年”就像一把伞

《少年的你》把“少年”的几个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

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是一个学霸,为考上北京的高校插班复读,是“寒门出贵子”的标准人物设定。爸爸去了哪里,不得而知。她从小相依为命的妈妈(吴越饰),为了躲债远走他乡。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她成为同学的取笑对象。偏偏她还做了一件更让她成为众矢之的的事情——影片开头,视陈念为好友的胡小蝶(张艺凡饰)因不堪“校霸”魏莱(周也饰)的凌辱,从教学楼一跃而下。

微信群里开始议论纷纷,各班同学蜂拥至楼道阳台,还有的冲到楼下,举起手机。只有陈念,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盖在了胡小蝶身上。“她应该不想大家看到她的最后一面,是这个样子。”这是陈念的善良。但这个举动,她成为了同学的“靶子”。

无论是排球课上无人传球给她的“冷暴力”,还是魏莱直接带人围堵打骂,她都选择隐忍。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想“读书、考试、上好学校,想变成最聪明的人;如果可以的话,想保护世界”。

易烊千玺饰演的男主角小北,价值观和陈念不同,13岁就被父母抛弃的他相信,“只有打回去,才能赢得生存的机会”。但造化使然,小北因为被打,认识了陈念,又为了替陈念“打回去”,对她产生了情愫。

“校霸”魏莱,家境优渥,恃宠而骄,处处都想居高临下。她妈妈觉得她做的那些“不算什么”,她也就更加不以为然,“胡小蝶跳楼,那是她心理脆弱,与我无关”。其实,魏莱还算不上是冷酷无情的角色,她也有软弱和顾忌。她带人“围攻”陈念后,单独找了陈念,担心她报警害自己复读一年。但她也因为自己的轻佻,被陈念无意间推下台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影片中手持拍摄的晃动感,配上一个又一个黑夜,加之以高考倒计时60天为背景,这种紧张、压抑、急促和迷茫,让观众感同身受。大量的面部特写,让人甚至看得清陈念的青春痘和小北干瘪的嘴皮,这样沉浸式的体验,真的让人如鲠在喉。

几段眼神戏特别出彩。小北和陈念在审讯室里对视时,陈念的心情复杂,歉意、谢意、爱意、装作镇定的纠结,小北用眼神让她放心、有信心,两种眼神相互交织,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少年的你》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比如表达太过碎片化、稍显生硬。但瑜不掩瑕,作为内地银幕上“首部深度直观展现校园欺凌”的电影,它入木三分,值得一看。

2必须直视面对的问题

这么些年来,校园欺凌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

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中国台湾上映。当时还未成年的张震饰演学生“小四”,他所在的学校拉帮结派,互相斗殴。小四这样的好学生,本想远离是非,却因一个女孩卷入其中,被迫成为了其中一份子。情谊的纠缠,混杂着纷争的阴影,在校园内外氤氲着。它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影片用4个小时的铺垫,浓缩成最终的结局。

2010年,日本导演中岛哲也的《告白》也涉及到了校园欺凌现象。这部电影不仅关注了学生,还将视角对准了老师和家长。班主任的女儿离奇溺亡,她经过调查,坚信孩子是被班上两名同学合谋杀害的。根据日本法律,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护下,即便校园欺凌致对方死亡,不够年龄的施虐者,最多也只会被送入少管所呆上一段时间。所以,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方式,为女儿“实现正义”。

一向在现实题材上表现出色的韩国电影,2017年推出了《蚯蚓》。一名女生和脑瘫父亲相依为命,女生品学兼优,和父亲分享着各种简单的快乐,却被“校霸”盯上,致使忧愤交加的她放弃了生命,父亲开始为女儿“讨还公道”……

“校园欺凌”现象并不是同学间的小打小闹,轻则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重则使学生有了轻生的念头,这是一个我们必须直视面对的问题。

3为观众指引方向

校园欺凌的特殊性在于,有时候“施暴者”对自己的恶行并不自知。

就在3个月前,一段江苏宜兴未成年人霸凌的视频被曝出。视频中,一群初中女生狂扇一个女生的巴掌,让其跪下大喊“我错了”。过程中,施暴者还要求被施暴者“给我笑一下”“别哭!憋回去”……

而日本的校园欺凌现象更加严重。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官方统计显示,日本每年新学年开始之际,自杀率都会上升。曾有日本高中生在接受采访时解释道:“夏天结束,学生必须返校,然后就开始担心被欺负。”

如果选择隐忍,可能会引发抑郁症;如果选择去报复,可能自己也会变成施暴者。因此,这是一个现实的难题。

遭遇校园欺凌的学生,通常只有几种选择。去找老师?不能保证所有老师都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对老师说呢,被欺凌的证据呢?找完老师后,会不会被报复呢?至于报警,同样也需要掌握确凿的证据。这也是为什么被欺凌的学生,没有选择向学校求援或者报警的原因。正是这种种原因,导致校园欺凌问题一步一步积压,最终酿成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在进行7年来的首度大修,这是一个最积极的信号。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英美等国对于判定低龄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遵循“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处于一定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被推定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若控方提出相关证据证明这个未成年人“在行为实施时具有恶意,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则可以推翻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推定,这名未成年人应当对其实施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从让校园欺凌现象得到全社会更加广泛的正视和关注,保护少年的这个意义上讲,《少年的你》功不可没——它或许会将所有观众引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方向。◎土卫六

新闻推荐

大土堆的变迁

□王立红记忆中,在老家的村子北边有一个大土堆,比较平整,比较宽敞。因为土堆比较大,自然就成了村里唱戏演电影的好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