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工作没了收入 做一个家庭妇男就不能实现自我价值了吗?

澎湃新闻 2019-11-02 13:18 大字

比工作更难的,是回家带娃。/《宝贝计划》

家庭的组建需要双方不断的磨合、妥协,所以家庭妇男、全职爸爸不应该被歧视,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承担家庭责任而已。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位八岁编程视频讲师“小学生Vita君”,他的编程教学视频播放量达百万次,他本人也因此被苹果公司邀请去参观。

正当营销号、媒体都聚焦着编程天才的称号时,背后教育这位天才的全职爸爸也突然走红。

评论区因为这位爸爸都炸锅了,不少人纷纷表示,“给爸爸点赞”,“要不我也辞职做全职爸爸得了”。

Vita君和爸爸/@新民晚报新民网

从人们关注的丧偶式育儿可得知,妈妈还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全职爸爸、家庭妇男只是个极小众的团体,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讨论里。

有调查说全职爸爸占爸爸群体的2%左右,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上海地区,据社科院的统计,全职爸爸的比例也只占全职家长的一成左右。

这一届青年对男性回归家庭的态度已经改观了不少。今年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受访的已婚青年里超过半数的男性,对于男性做全职爸爸持赞成态度,认为爸爸陪伴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赞成是赞成,但是如果是自己或自己的另一半说辞职当家庭妇男,还是不太愿意的。现实挡在家庭妇男面前的几座大山:经济压力、舆论压力、还有个人心态的问题。

就业形势再严峻,哭着“不想上班”的人再多,有勇气逃离职场,回家做家务照顾孩子的男人,还是太少了。

男人也能把“全职奶爸”这份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图虫创意

吃软饭,靠女人养就是原罪

对于家庭妇男最大的歧视,还是男人吃软饭无用论。

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下,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准,还是要看他的事业、他赚钱养家的能力来决定。“顶梁柱”、“一家之主”这样的形容词,直接代表了男性在家庭的角色。

所以,潜移默化地大部分人都把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内化,事业有成常常放在人生目标第一位,高于家庭美满。

宗族关系造就了家庭中男性的绝对权威。/《白鹿原》

家庭妇男的出现,颠倒了这种模式,不能一下子被社会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反对男性当家庭妇男的声音认为,如果一个男人放弃工作,那意味着他可能会失去独立经济来源。

要上班的男性上交了家用,在家里也常常处于食物链下层。那么不赚钱的男性,买什么都要问妻子要钱,在家里的地位可能真的连宠物都不如。

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男性的自我价值还能用什么来衡量。这样的观念,不只是男性相信,连他们的另一半也深信不疑。

在综艺《妈妈咪呀》上,一对“女主外,男主内”的夫妇自我介绍时说,丈夫平时在小区听见最多的话就是,“一个东北大老爷们就应该出去赚钱养家,天天在家奶孩子做饭”。

丈夫听习惯了,妻子反而觉得很不好意思。

“家庭煮夫”往往被社会所不理解。/《妈妈咪呀》

不止被舆论嘲,家庭妇男还会面临家中老人的不理解,在社交场合和别人自我介绍时也难以自豪地介绍自己时一个“在家里做饭、带孩子”的。

在家待久了,那些原来积累的和自己一起加班拼搏的兄弟,加薪升职开新店的同学都会慢慢和自己失去话题。

最致命的一点是,在家做家务带孩子,听起来就是一个因为懒惰不去上班、只想在家里有人养的逃避行为。

种种偏见的叠加,令很多家庭妇男身心疲惫。《圆桌派》上嘉宾们还指出这种女强男弱的搭配里,男性还极大可能会因为自卑而见异思迁。

全职奶爸并不等于安分守己。/《圆桌派》

不仅在亚洲,家庭妇男在别的地区也备受偏见。除了衣食无忧、产假可以和老公共享的北欧地区,其他地区也把那些推着婴儿车上街买菜的男士,看成没有大志、中年失业的失败者。

在英国,三分之二的家庭妇男还是认为上班比在家看孩子更有成就感。

去年美国调查称,全职爸爸的数量比三十年前的数字翻了一倍,人数超过200万人。

但是,这里面有过半数的人是因为身体状况、失业、在读书、退休等原因而不得不成为家庭妇男。只有24%的男性是照顾家庭为由的选择这条路。

在2008年前后经济衰退时,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受创更明显,裁员也远超其他行业,比如建筑业和制造业。

这一年间,下岗的男性数量是女性的一倍多,同时,全职爸爸的数量也增加到了1989年以来的峰值。可见,非自愿客观的经济因素才是影响男人成为家庭妇男的主要原因。

中年下岗的男人要么重整旗鼓,要么只能回归家庭。/《小欢喜》

曾经刷屏的杭州全能爸爸,还能给孩子辅导奥数,全包家务。很少人能注意到他回归家庭的契机,是术后元气大伤,需要调养身体,算是半被迫半自愿。

说着“能为孩子付出一切”的男人们,还是难以放下规律的工作,还要承受舆论压力、不确定的心理风险来当家庭妇男。

家庭妇男

并不是开放给每个人的选项

在各方的压力下,还选择了家庭妇男的人是怎么样的?是不是都没有房贷,实现了财务自由所以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假设在北京,要维持一个中等的生活质量,一家人一年的花费要达到五十万。如果没有一定的存款积累,谁想辞职回家都是很困难的。

以收入较高的香港为例,一人收入养全家的例子很常见。退出职场的全职妈妈是常态,全职爸爸也不少。

但是在媒体上接受采访的全职爸爸都是70、80后的中产家庭,学历较高,家庭条件也好。而且他们也不是长期放弃工作,等小孩上学后他们就打算返回职场。

这样的群体,选择在事业巅峰潇洒转身,因为他们意识到发现了事业可以有很多次,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前高盛执行董事黄任就放弃了这份需要连续出差的工作,因为他发现回到家时,8个月大的儿子不认得自己的爸爸,令他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思考工作和家庭的权重。

当了“全职奶爸”,才知道全职妈妈的伟大。/《神勇奶爸》

因为爸爸带孩子会比较糙,选择“放养模式”。网络普通赞同爸爸带的孩子更有冒险精神,从小独立,思维方式更理性而有逻辑,对日后学业、工作上都有帮助。

甚至有的研究还称爸爸的陪伴能增加孩子的智力。也许正是看见这些教育孩子上的优势,有条件暂时全职的男士才会选择暂停工作,花时间投资在孩子身上。

大部分媒体视野之外的家庭,可没有闲谈谁培养孩子更出色的空间,决定哪一方要在家照顾孩子,主要还是因为经济上的考虑。

那么谁赚钱多,谁就在外养家。如果妻子一个人的收入能维持家庭原来的生活水平,不少男人都愿意辞职当全职爸爸。

像电影《实习生》里面的女主角朱尔斯,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那肯定收入可以养得起全家,女儿上个私立幼儿园加几个兴趣班都没有问题。

对于这种家庭,大概没有几个人会反对丈夫做家庭主妇,照顾好顶梁柱妻子。

“女强人”给女性带来荣耀的同时,也给予她们巨大的压力。/《实习生》

在知乎“当全职爸爸是什么感觉”的类似问题答案中,全职爸爸的妻子都是学历高,赚钱能力强,从事着法律、保险、经商等,不少还是管理层,收入能达到月薪2万以上,甚至还有不止一套房。

在男女收入逐渐平等的大城市里,许多行业里,女性吸金能力都略胜一筹。

《当她挣得更多》的作者Farnoosh Torabi也表示,“全职爸爸增多趋势,也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提升,平均而言,婚前女性的学历和赚钱能力都渐渐超过男性”。

无论夫妻俩谁主内谁主外,都是为了整个家庭。/《我家小两口》

像娱乐圈、美妆届这样特殊的行业里,女强男弱的情侣、夫妇倒是挺常见。像戚薇和李承铉夫妇,婚后产后戚薇拍戏、录节目都停不下来,相比之下李承铉的演艺事业不温不火,所以他就成为了全职爸爸。

收入普通的家庭,要其中一方全职在家,都是出于迫不得已的艰难选择。就算是著名的全职爸爸李安,妻子林惠嘉是医学博士,从事科研工作。

在美国期间,妻子一份薪水要养全家,他们最隆重的大餐是肯德基,直到李安六年后写出了《喜宴》和《推手》。

李安六年“家庭煮夫”,换来一部《推手》。

所以家庭妇男也不可能完全不赚钱,有不少人兼职自由职业,如设计、写稿、写代码、炒股。

收入可能不如全职上班多,但是为了跟上外面的世界,家庭妇男休闲时间里读书看报、学新技术、考证。

如“小学生vita君”的爸爸,因为儿子小时候有社交障碍而决定全职在家,主要兼职工作就是翻译书籍,给儿子拍视频、剪视频。

除此以外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个男性性格的原因,比如因为事业心不强,很少社交,也喜欢孩子,就把在外大展身手的机会留给妻子。

有人算过在杭州想要一方全职在家,算算一个孩子的生活花费、学费还有房贷,家庭月收入至少有三四万,才敢安心辞职。

现实情况来说,家庭妇男、全职爸爸的选择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大部分家庭丈夫妻子都在工作,只能由双方的父母帮忙照看孩子,在小区里早上推着婴儿车溜达的都是老人。

就算是一名高级特工,也对付不了一个难缠的小孩。/《邻家特工》

家庭分工本来就是是一门妥协

虽说有条件有资源才有可能辞职去当家庭妇男,但是仔细了解一下每个家庭妇男的工作内容、时长,就会发现吃软饭只是美好的想象。最后你还是会觉得出去上班比较轻松。

在《超人总动员2》里,超人一家的超能力被禁用,导致必须要有一个人去工作养家糊口,妈妈荷莉和爸爸鲍勃讨论起谁出去工作,最后荷莉被选中参加拯救行动。

鲍勃虽然心中有失落感,但还是安慰妻子,“你放心吧,照顾家庭也没有什么我搞不定的”。

结果,鲍勃发现家里才是比工作更恐怖的战场。三位挑剔的老板是处于叛逆期的大女儿,小学中年级鸡飞狗跳的二儿子,还有24小时都需要照顾的婴儿小儿子。

一睁开眼睛就要给全家人做早餐、服侍孩子洗漱换衣、送孩子上学、清洁家居、准备晚饭、陪孩子打闹、辅导作业,拥有神力的超人爸爸也累得泄气。

全职奶爸,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超人总动员2》

况且现实我们还不是超人,全职爸爸、妈妈的辛苦还有家庭劳动的价值总是被忽略。

此前也有媒体为国内的全职妈妈算过一笔账,月嫂费、家政费、儿童教育费这些劳动价值加起来并不比普通白领的收入少,而且每天一睁眼就要开始工作,全年无休。

影片中,超人鲍勃虽不太愿意做家务,但是还是为了另一半,承担起家庭妇男的重任。这一点已经超越了很多下班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等妻子打点一切的“事业成功”男士。

在国内,让家里老人照顾孩子似乎是很多青年人又要工作,又要兼顾家庭的解决办法。退而求其次的话,女性回归家庭也是一个符号人们期望的结局。

当全职爸爸这个想法,根本就没有进入很多人的脑袋里。最终女性一边包办家务,还要出去赚钱,男性在家庭的缺席,导致了无数女性只能丧偶式育儿。

一边鼓励女性走出去职场,一边歧视男性回归家庭没有担当,恰恰折射出我们所处的舆论环境的不健康。

2014年,被国际足联禁赛的苏亚雷斯回到家中,做起了全职奶爸。/图虫创意

上网搜索全职妇男、妇女等相关字样,出现的结果流露着满满的焦虑不安,女性要像职业妈妈一样内外兼顾,男性只顾家庭就是没有上进心,会被社会抛弃。

原本只是个人生活形态的选择,被无形放大,持有不同观念的键盘斗士在评论里争高下,讨论别人应该怎么生活。

家庭妇男的增加,是令人欣慰的,它反映了更多人开始体谅女性内外都要兼顾的辛苦。

研究表明,家庭角色的互换能增进成员之间的感情,理解每个人对家庭的付出,对两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家庭角色互换能让彼此体谅。/《男人帮》

不少网上留言的全职爸爸,除了双方收入,还考虑到了双方的性格、妻子辞职的话对于她职场生涯的影响。

考虑到自己辞职的话,重返职场的选择会更多。有的考虑到妻子不喜欢带孩子、做家务,认为体力上自己更适合。

还有的是因为妻子产后身体恢复慢,再照顾孩子的话太辛苦,自己当家庭妇男照顾全家是义无反顾的。

而且新的一批家庭妇男,体会到做家务、照顾小孩的艰辛后,更勇于上网去为同伴发言,如Glen Henry就用视频的形式记录自己对这个新角色的体验,他拍摄两个儿子的视频在网上点击率超过三百万次。

他认为当全职爸爸的意义是,让孩子亲身从爸爸身上感觉到“爱”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方式让更多人知道“家庭分工原来还可以这样,这样的家庭也可以很幸福”。

Glen Henry和两个儿子玩游戏/via.Beleaf In Fatherhood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有的人喜欢在工作上追梦,也有的人能在家庭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家庭的组建就是需要双方不断的磨合、妥协,所以家庭妇男、全职爸爸就不应该被歧视,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承担家庭责任而已。

可惜的是,“男主内,女主外”的模式暂时没法变成现实,但可以先试试别再让女性一个人“主内又主外”了。

[1]“男主外女主内”正在改变?你身边有全职奶爸吗,光明日报,2019-08-22

[2]全职奶爸时尚还是无奈,河南日报,2008-09-24

[3]乐见沪上出现"全职爸爸",东方网,2007-03-30

[4]辅导奥数承包家务杭州有这样一群全职爸爸,都市快报,2019-10-05

[5]"这世界"全职妈妈一年的劳动值 7 万美元!,孙若空,好奇心日报,2015-04-09

[6]全职奶爸越来越多,接近四分之一因为他们找不到工作,盛海涛,好奇心日报,2018-06-13

[7]“家庭主夫”带孩子智商更高,家庭医生在线综合,中国日报网站,2011-09-30

[8]惊动苹果公司的8岁“编程天才”曾是个“问题学生”,全职爸爸分享育儿经,青年报·青春上海,2019-10-22

[9]老婆,我辞职回家带娃了,林子人,界面新闻,2018-06-17

[10]IT精英做全职爸爸:他靠的不是有钱,而是活的明白,搜狐网,2018-06-06

[11]《超人总动员2》:当动画片也开始讲女权,北京日报,人民网,2018-06-28

[12]李安的美国往事:人生最脆弱的莫过于不能重来,比耶男孩,2019-10-22

[13]Stay-at-home moms and dads account forabout one-in-five U.S. parents,[14]GRETCHENLIVINGSTON, Pew Research Center, 2018-09-24

[15]Businessmen invest in their families asstay-at-home dads, May Cha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0-11-01

[16]New study: Changing roles benefit menand wome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001-10-8

作者 | 黎二千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标题:《没有百万家产,当什么家庭妇男》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愿意接受任何世界强队的挑战!

电影《中国女排》发布态度版海报巩俐饰演郎平落泪形象首度曝光电影《中国女排》10月31日发布态度版海报,两张海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