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赣:我是一个艺术片导演
“我就是一个艺术片导演,我拍的电影就是艺术电影。”毕赣对自己和自己拍的电影有种近乎“赤裸”的真实表达。
《路边野餐》后,毕赣带来了全新的艺术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影片上映后,出现许多负面声音,这些声音的矛头几乎都指向电影营销,影片评分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在创造了艺术片预售超1亿的纪录后,映后口碑遭遇滑铁卢。
毕赣说他只会拍艺术片,“创作”是他的工作,其他的不是他的领域,他想把每一部电影都拍好。《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他给观众交出的一份“作业”,观众可以选择喜欢与不喜欢,但不应让电影本身成为其他因素的“替罪羊”,这或许是每一个影迷对电影应有的尊重。
“艺术电影,每一个都应该是新鲜的,给大家提供出不同的体验。”对于艺术电影,其小众的属性注定无法满足大众的观影需求,导演的个人化表达与大众接受之间注定有一道需要跨越的鸿沟,毕赣对此也坦然接受,“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每个人体会到的都不一样,我很荣幸,大家都讨论这部电影。”
《地球最后的夜晚》讲述了一个交织着梦、记忆和时间的爱情故事。故事里的爱情“危险又甜蜜”,就像梦一样让人“捉摸不透”。毕赣说:“我们每天都会做梦,它跟生活息息相关,但又是生活里最神秘,最捉摸不透的事情,所以电影里有它们,感觉挺好的。电影关于它们是一件很有魅力的事情。”
为了表达这种“捉摸不透”的感觉,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画外音,长镜头带来的浸入感会引导观众进入似实而虚的世界中。关于片中的长镜头,毕赣解释说:“这只是电影的一种手法而已,当要表达记忆的时候,它们就适合,它们像一个又一个的版块组合在一起,像搭积木一样,适合这个电影。”影片后半段甚至用了长达一个小时的长镜头去营造梦境,这个被誉为“载入史册”的长镜头以3D形式呈现。毕赣说,3D很像梦和记忆的感觉。
电影的梦和记忆依然发生在凯里,凯里的故事在毕赣的电影中一遍遍上演,但还没终结,“你去到凯里,你会发现也不是电影中的那个样子,你会发现也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城市,(电影中)它本身就是被创作出来的一些区域氛围,凯里的故事也许还会有,但也不一定,我自己都不知道下一部会做什么。”
艺术片导演通常都会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和特有的电影元素,毕赣在《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包括之前的短片中都有一些相关联的元素,但他并不在乎自己是否会成为带标签的导演,“我想把每部电影都拍好,至于我把每部电影都拍好能变成什么样的导演,不是很在乎这个事情,都行。”
对于商业电影,毕赣坦言不是他的领域,由于电影叙事的逻辑不同,“应该不会”执导商业电影。对于电影是什么,毕赣说:“如果它有100(分)的话,我了解到零点几,我在慢慢了解它。”
《路边野餐》后,很多人更愿意和有勇气投入到创作中去,而毕赣在诸多奖项的光环下依然一边写诗一边拍诗意电影。(文/杨莹莹)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新闻推荐
大众电影原社长崔博泉去世享年89岁 刘晓庆连发三条微博缅怀他
又一位影视界的大佬去世,他就是大众电影百花奖和《大众电影》杂志的缔造者崔博泉,在百废待兴的60年代,当时的中国刚出最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