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当《三体》登陆美国华人科幻惊现“未来的我们”

华西都市报 2014-11-09 10:22 大字

□在《科幻世界译文版》副主编李克勤看来,刘宇昆的关注点不是未来科技,“而是未来科技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换句话说,他写的不是未来的科技,而是未来的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模样?和许多西方科幻作家一样,刘宇昆的看法是不乐观的……他的不乐观带着一种东方式的伤感,让许多作品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

11月初,《三体》英文版登陆美国图书市场,正逐步接受到来自世界主流科幻界的积极反馈,好评捷报频传。《地心引力》《超体》等美国科幻大片强势登陆,也让很多人开始做中国科幻电影的美梦。上周,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北京举行,这个原本只是在科幻圈子的奖项,也越来越受到圈外的普通读者关注。

当《三体》在国内IT科技圈口口相传,成为科技男彼此心领神会的精神暗号,当中国的高速社会发展已经开始滋养出更多的科幻土壤,除了刘慈欣和《三体》,还有哪些华语科幻作品值得阅读,哪些科幻作家值得关注,无疑是值得了解一番。

A

美国华裔的科幻世界

融合东方家庭情感

与西方科技细节

“终于见到刘宇昆了。像他这样中英文俱佳,对文学创作有天赋,又热心科幻的人,实在太稀缺了。”当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出现在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系列活动中,这种称赞在网上屡见不鲜。这也是他首次真人现身国内科幻圈。

此前,这位出生于1976年的美籍华裔帅哥,少年时代随父母从兰州移民美国。进入哈佛大学读书,目前在波士顿从事律师和计算机程序员的工作,业余写科幻小说。2012年,他凭借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分别夺得星云奖和雨果奖的最佳短篇故事奖,成为第一位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两项世界科幻小说大奖的华裔作家。

跟其横跨东西文化的成长背景相关,刘宇昆的科幻作品善于将东方人细腻的家庭情感,与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或理论结合起来,多表现文化冲突下人性复杂丰富的内涵。既有硬朗精准的科技细节,又带有一种人文关怀,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他的英文文笔清新流畅,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也让刘宇昆的科幻不但得到美国主流科幻界的认可,也受到中国科幻读者的青睐。

除了自己写科幻小说,刘宇昆还陆续将刘慈欣、陈楸帆等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2012年,他开始成为《三体1》首位正式签约的英文译者。2014年11月,《三体1》英文版出版。其译笔得到包括原著刘慈欣本人在内的众多读者的一致认可。刘慈欣也曾在多个场合赞扬这位科幻同行,透露与之神交已久。在第五届的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现场,大刘与小刘,首次在现实中相见,被读者要求互相拥抱,现场欢呼,都是源于对科幻的痴迷,对两人科幻作品的肯定。

刘宇昆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中,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对技术、理论、机器等元素上,而是更倾向于探讨微妙的人性和情感,并将之用纯文学的笔法给予表现。

熟悉科幻的读者都知道,在科幻文学圈,有“硬科幻”和“软科幻”之称。前者多以现实科学理论为依据,合理地构建一个以想象的科学事实为核心展开,比较强调科学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而后者则将科学技术的幻想,用于辅助情节展开,更强调文学性。如果按照这种分法,刘宇昆的不少科幻作品都显得偏“软”。

据《科幻世界》杂志副主编杨枫女士介绍,2009年4月的《科幻世界》杂志,首次刊载了刘宇昆的两篇小说《爱的算法》和《单比特错误》,“其中《爱的算法》一文,尤为受到国内科幻读者的好评。此后,他的许多科幻小说陆续在国内发表,逐渐为国内的科幻迷所熟识、喜爱。”

在《幻影》中,刘宇昆用幻影照相术的神奇,写出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与父亲关系的深刻变化。小说从哲学家苏姗桑格塔的一段话开始,“和绘画一样,照片并不光是图像,也不光是对现实的诠释;它是一种痕迹,和足迹一样,直接由现实刻印而来……”然后作者化身父女两角,用各自的视角,讲述对对方情感的纠结和变化。小说描述一种很有科幻感的“捕梦器”——它可以记录现实、定格时间、保存回忆,而且还可以用来塑造现实、扭曲现实、操控和幻想现实。人们在相机前塑造着自己的人生,即使度假时也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生活成了表演的舞台。

在《科幻世界译文版》副主编李克勤看来,刘宇昆的关注点不是未来科技,“而是未来科技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换句话说,他写的不是未来的科技,而是未来的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模样?和许多西方科幻作家一样,刘宇昆的看法是不乐观的。但不同于西方人的决绝,他的不乐观带着一种东方式的伤感,让许多作品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

B

66岁的科幻“老王”用科幻展现人性实验和道德伦理

“王晋康秉持和坚守科幻文学的核心价值理念,用二十年的不懈努力,让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幻史绽放异彩。他的一系列经典作品既有史诗品格,又有现实担当,更有超越时代的前瞻。”这是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授予王晋康“终身成就感”的颁奖词。

在科幻圈,王晋康可谓大名鼎鼎,名气不亚于刘慈欣。自1993年发表处女作《亚当回归》,获得第五届《科幻世界》银河奖一等奖开始,在之后20多年的创作期中,他陆续发表出版的长篇科幻小说有《蚁生》《十字》《与吾同在》《七重外壳》《最后的爱情》《解读生命》《养蜂人》《水星播种》《类人》《生命之歌》《血祭》《十字》等,累计500余万字。

1948年出生于河南南阳的王晋康,正式身份是一位高级工程师。今年已66岁的他,被科幻圈亲切地唤作“老王。”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既融汇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也有对宇宙及生命的哲思睿见,善于追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学发现,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尤为突出的是,王晋康的科幻多探讨历史与人性,让人在曲折莫测、跌宕起伏的宇宙灾难中,重新认识人性和社会,带有浓厚的知识分子情怀。

出版于2011年的《与吾同在》中,王晋康在并不新鲜的故事情节中(人类面对外星人入侵、处于生死存亡重大关头时,如何拯救自己。)探讨一个让人感到十分沉重的道德伦理命题。王晋康发现,在历史上,恶往往能推动历史发展。比如秦始皇是暴君,但他对中国文明的贡献,比和平君主阿育王对印度的贡献要大多少倍。北宋很繁荣,完全可以过渡到现代文明,但它缺乏恶,故被野蛮文明消灭,中断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仅仅因为恶与恶的争斗,才给善留下了一点滋长空间。善与恶的复杂关系,远远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些“悖逆而乖张”的思想,在科幻作家韩松看来,“它的某些内容,甚至比刘慈欣的《三体》还要深刻和尖锐,带来了心灵上的全新震撼。”韩松还说道,“我从中仿佛看到了不少优秀科幻的影子,比如有《二零零一:太空奥德赛》、《安德的游戏》、《星船伞兵》、《日本沉没》等等,还有金庸小说的感觉。”2014年,他出版的新作《逃出母宇宙》,同样也展现一场测试人性的实验,场面壮阔,格调苍凉,韩松认为,这部科幻小说“承袭的是鲁迅先生的脉络。把百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保留下来,在这个物欲的时代,在这个跳梁小丑粉墨登场的时代,多么难能可贵啊。”2014年10月,王晋康凭借这部长篇科幻小说《逃出母宇宙》,再次登上“银河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的领奖台,并获奖金10万元。

今年10月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科幻的思想者——王晋康科幻创作20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莫扎特音乐厅举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院士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分别致开幕词。刘慈欣以王晋康先生的两篇代表作为切入点,对王晋康的核心科幻问题进行了讨论。著名作家韩松称赞王晋康是“中国的布鲁诺。”王晋康的科幻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历史色彩,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岩看来,“是纯净的中国科幻作家。”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图书策划出版人姚海军,这样评价中国科幻界的两大巨擘刘慈欣和王晋康:“刘慈欣让你感觉,每一颗星星都可能为你闪烁;而王晋康却毁灭了这一切,他让繁星密密匝匝拥向地球,让所有浪漫就此灰飞烟灭。当然,陷入黑暗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光明。作为王晋康迄今为止最为宏大的巨作,《逃出母宇宙》描绘了人类面对灭顶之灾时的卓绝抗争,堪称人类文明的赞歌。”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大导演们眼红脸红?

冯小刚炮轰综艺电影。华西都市报记者任翔拍案之怒本报2月3日曾以《有一种电影叫综艺,你怒了吗?》为题,解析了当下过火的“综艺电影”。无独有偶,大导冯小刚日前在参加一档综艺节目录制时,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