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匪片或成香港类型片最后阵地 ■三地合拍片将成对抗“好莱虎”主力,■警匪片或成香港类型片最后阵地 ■三地合拍片将成对抗“好莱虎”主力
[摘要]华语电影未来两大猜想
对于“港片”的没落,陈可辛认为,“从工业的宏观角度看,香港电影是绝对不可能有活路的。香港电影十年前就已经死了”,而港片要想复苏,“就得死到一代电影人全没了,之后才会有新的东西衍生”。这种言论是否言过其实自有历史评说,但香港电影的动作、功夫、喜剧等类型片进入内地后由热到冷、日渐窘迫却是感同身受。如今,《证人》、《窃听风云》系列等影片的成功表明,“警匪片”似乎是“港片”征战内地市场的“最后一招”。
今年,华语电影市场将再掀起一股“警匪热”,除了正在热映的《大追捕》和年初上映的《逆战》外,《寒战》、《毒战》、《消失的子弹》等警匪片也都蓄势待发。那港产警匪片如何才能保住这最后的“血脉”,在面临“好莱虎”和日渐崛起的内地电影的夹击中保持不败之地呢?
从小看警匪片长大的《大追捕》导演周显扬认为,香港电影的警匪片历史与传统使得香港导演在掌握这一类型时更加得心应手,这也是内地导演暂时不可取代也无法匹敌的地方。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安乐公司总裁江志强则认为,由于内地在拍摄警匪片这一题材时会遭遇诸多掣肘,反而香港导演具备可以把这一题材做到很透彻的条件。
“我当时确定投资拍《大追捕》、《寒战》这两部电影是因为剧本的故事和人物都非常吸引人,内地对警匪这个题材限制比较多,去内地拍负面的东西我们很担心的,因为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单位,要特别小心。香港就不一样了,《寒战》这个题材就能看到,可以做到很彻底,‘去到很尽\’,这是香港拍电影的优势。吸引观众就是把故事编得更好、从人物出发,打动观众。说到底,中国人还是喜欢看中国的题材,警匪是我们每天生活中身边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未来警匪题材会比武侠片更有发展空间。”
华语合拍片抗衡好莱坞大片
“港片”没落,内地烂片不断挑战观众“底线”,仅仅靠台湾电影的复苏和几部大制作、几匹小“黑马”无法改变华语电影在“好莱虎”面前的整体孱弱。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美电影新协议的签署,受影响最大的是香港电影,因为按照有关规定,纯正的港片要与海外引进片竞争才能进入内地市场,竞争的结果当然不乐观。这还没有考虑两地文化差异的影响以及审查制度对纯港片的掣肘等其他不利因素。港片的受众只能是香港这样一个小市场,如陈可辛所言,一个600万人的城市不足以支撑香港的电影工业。周显扬的《大追捕》在香港取得500万票房已经让他欢欣鼓舞了,而内地仅四天的票房就达到了2000万元人民币。“如果要选择,面对600万的香港市场和13亿人口的内地市场,你会选哪一边?”寰亚公司老板林建岳一语中的。因此,港片不得不借合拍片“北上”。
相对于港片的势微,内地电影年度票房节节攀升,但国产片整体品质并未见大幅攀升,前几年的大片潮和去年的古装片风潮、时尚爱情片风潮等等,在让投资人赔得哑口无言的同时,还赔上了影迷对国产影片的信心,陈可辛和彭浩翔“把脉”的结果不谋而合:内地影片不接地气。像《失恋33天》那样的小成本影片的成功 “可遇不可求”,《钢的琴》叫好不叫座又让所有人无语,即使是票房高达5亿的《金陵十三钗》,也难以从国内票房上赚回成本。
值得欣慰的是,台湾电影近几年“死灰复燃”,复苏迹象明显。然而,除了最近一部合拍之作《LOVE》,在台湾本土屡创佳绩的《海角七号》、《翻滚吧!阿信》等作品内地票房并不尽如人意。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近几年来,陈可辛、杜琪峰、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陈德森、马伟豪、朱延平、钮承泽等港台导演均“北上”拍摄合拍片,而周润发、刘德华、李连杰、甄子丹、郭富城、古天乐、吴彦祖、刘青云等香港明星更是主导了近年来的主要合拍片。业内人士认为,香港电影的商业性弥补了内地电影市场娱乐性方面的不足,而香港完备的明星体制,也为合拍片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展望未来,香港著名电影人文隽就表示,“将来不会分什么港片、合拍片,就都是华语片嘛。香港电影人出创意、负责团队和运作管理,内地作生产基地和主要目标市场,这样的合作模式将会是合拍片的新趋势,合拍片是华语片面向国际市场的主要橱窗。”
华语电影人各显其能、团结合作的结果,必然是华语片整体实力的攀升,对抗“好莱虎”还是问题吗?合拍片《消失的子弹》导演罗志良信心十足,“戏只分好看不好看两种,不分中片还是西片。”本版撰稿 记者 许城贵 发自香港
新闻推荐
电影《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