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更加诗意的远方 绵阳市2020年文旅产业发展综述

绵阳日报 2021-01-27 07:21 大字

有一座城,城市基因里蕴含了李白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文昌文化等多元文化,特色鲜明;有一座城,绿在城中,城在景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风貌,令人有置身诗画间的错觉;

有一座城,江油方特东方神画开门迎客,北川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让这里更加名声大噪。这里是绵阳,人人都梦想抵达的诗和远方。

“十三五”收官之年,绵阳市把文旅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挖掘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加强文物保护,加速产业发展,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在围绕实现“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总目标,在构建“一个核心枢纽、三条精品线路、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经济发展新布局的实践中,留下了一个个生动剪影,让文旅融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以诗意共远方的激情与动力,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春梅

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文旅融合渐入佳境

冬日暖阳,在三江半岛景区,波光粼粼的江畔,成群结队的红嘴鸥翩翩起舞,三三两两的游客与鸟儿亲密嬉戏,或投食,或拍照,好不惬意;华灯初上,走进上马新村美食一条街,在光与影营造的浓浓烟火气息中,呼朋引伴的市民流连忘返,鲜香麻辣在舌尖上跳跃;周末时光,在平武花间·伴山,在安州安逸·箱几,慕名而来的游客静坐在青山环绕的民宿一隅,或品茶,或看书,静享田园生活。

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为文化扬“帆”。这一年来,绵阳市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发展要素,加快推进为旅游业提供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的企业发展壮大。除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业态外,商、养、学、闲、情、奇等新型要素业态不断涌现,一批特色品牌逐步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新天地渐入佳境——

发展格局初步构建。完成《绵阳(江油)枢纽性文化旅游发展基地专项规划》《绵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提升方案》编制和首次文旅资源普查,共有文化资源120691项、旅游资源16812项居全省前列。“两弹城”红色旅游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典型案例(全国60个、全省2个),3条线路纳入全省“十大非遗之旅”,2条线路进入全省“十大研学旅游”。支持江油扛起“枢纽基地”大旗,打造华强方特东方神画等文旅新地标;支持北川、平武、梓潼、游仙等依托精品线路串珠成链,推动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支持涪城、安州、三台、盐亭、仙海等主动融入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文旅多元发展。

发展主体不断壮大。北川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江油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省6个),江油黑滩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两弹城”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新增4家3A级景区,全市A级景区数量增至35家、其中4A级以上17家。新增规上文旅企业21户、达到216户,新增文旅经营主体102个、达到2921个。出台《绵阳市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金融服务方案》,花间·伴山、安逸·箱几等精品民宿落地运营。雁门镇青龙峡村等5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杨家社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文旅产业重点推进项目63个、其中在建40个,计划完成投资122.89亿元,截至2020年12月底,完成投资125.18亿元、完成率101.86%;签约项目15个、投资690亿元,计划开工13个、已开工8个。建成方特东方神画、潼川古城等重点文旅项目。特别是方特东方神画7月18日开园以来,接待游客82.15万人次,主营业务收入1.488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06亿元、8月排全省第1、国庆黄金周排全省第二,对江油和绵阳城区餐饮、住宿、夜间消费起到了明显拉动作用。全年包装申报各类项目30个,到位资金2575万元。

线上线下接力开花文化惠民丰富多彩

借助“互联网+”,市民只要动动手指,就可点进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非遗中心的线上平台,或观展,或看书,或上美术、书法课,或学习非遗产品制作手艺……这是2020年疫情发生之初,市民宅家就可享受的精彩文化大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绵阳市在全省最早关停景区景点、文化场馆、娱乐场所,停办文化娱乐活动,落实防控措施,文旅领域未出现一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后,及时开展消费提振行动,开发上线“文旅绵阳”公共服务平台,改组市旅游协会,举办首届绵阳网络文旅消费季。两手抓两手硬,取得文旅融合发展和疫情防控双胜利。

一年来,市县两级举办的线上线下文化大讲坛、全民健身、重大节假日主题活动等逾千余场次,精心组织了摄影、书画、非遗等超百余场不同规模的书画艺术展览,展示了绵阳市深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惠民取得新成效。

如何实现诗和远方?这一年来,绵阳市文旅融合用生动实践不断向前探索,在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核心,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旅活动的同时,绵阳市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等各项工作也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文化产业市场化迈出步伐。126文化创意园实现管理模式输出,在西安、重庆等地运营5个文化产业园区;李白诗意书画、涪城汉韵、土司文物等文物专展成建制赴广东、重庆、浙江、江苏等地外展,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和扩大。诗舞剧《李白归来》实现景区驻演,儿童剧《哪吒》、话剧《疫战中的婚约》赴成都、深圳、巴中、贵阳等地成功商演。7家非遗扶贫工坊、24家非遗企业入驻京东、淘宝等线上平台,实现线上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

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引进耀州窑历代陶瓷精品展等临展10个。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完成立项、规划设计等工作,正在开展三线历史、文化和遗产研究。成功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非遗购物节等7项活动。羌族水磨漆、北川羌绣入选第三届进博会非遗和老字号衍生品推荐项目。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编制完成《绵阳市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市级非遗传承人黄强入选全国乡村文旅能人(四川19人),全市88人入选全省乡村文旅能人(全省300人)。

公共服务效能提升。送文化下乡65场,“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103场,首批开放凯德广场等4个广场街头艺人表演试点。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方案已形成,文旅专家库及咨询机制已建立。目前,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已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三馆一站”基本建设完备并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基本形成了“城市10分钟、乡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加强文旅对外宣传讲述多彩绵阳故事

2020年10月中旬,在重庆市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绵阳市以“烟火绵阳·乐赏秋实”为主题专场推介绵阳文旅品牌,李白文化、白马西羌、三线记忆为主打产品的绵阳文旅线路精彩亮相,给重庆市民与广大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市文广旅局及时调整推广交流工作思路和重点,用好新老媒体,创新宣传方式,通过走出去精准推介、借助平台推介、区域合作联合推介等方式,以产品推介、形象展示为重点,先后组织县市区并联动区域合作城市重庆北碚区参加四川省国际旅游博览会、重庆市文化产业博览会、成都国际旅游展等,以“绵阳三大文旅品牌”的主题宣传、文创产品陈列展示和非遗活态展演相结合的形式推广绵阳文旅资源,提升绵阳文旅美誉度。

借助网络与平台合作,开展第一届绵阳网络文化旅游季,网络访问量达到30余万次,评选出10大金牌景区、3个金牌解说和4个研学基地。先后开展“向往的生活·寻找最美民宿”“秘境之眼·2020美拍绵阳”等推广活动,通过网络投票、媒体宣传等形式,扩散绵阳文旅影响力。与北碚签订《促进绵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建立7大合作机制,商定26个合作项目,已实施项目18个。依托“大蜀道”“大九寨”等省级文旅联盟,继续加强与成都平原经济区重要城市交流合作,实现官微互通,扩大绵阳文旅“朋友圈”。

借助新媒体平台,绵阳市文旅产业“涨粉”无数。形成了以绵阳旅游微信公众号、绵阳旅游微博公众号、文旅绵阳APP、绵阳日报、绵阳观察APP文旅专栏等为主,绵阳文旅抖音公众号和众多绵阳文旅本地KOL和网络达人为辅的融媒体矩阵,涵盖了全部本地主流媒体和抖音、小红书、快手等新媒体,实现推广平台全覆盖。

文旅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要路径,更折射出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站在2021年初翘首以盼,文旅产业如何在“十四五”谋篇布局、定向启航?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西部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这是市委在2019年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基础上,首次提出基本建成西部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的完成时限。“十四五”期间,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把绵阳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西部文化高地和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实现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化旅游供给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四个方面的“显著提升”。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我们拭目以待,绵阳文旅事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新闻推荐

梓潼县森林防灭火活动在长卿小学举行

本报讯(杨霞)1月15日上午,梓潼县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县自然资源局、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县消防救援大队、长卿镇政府、长卿...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