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制种下田 农户增收在望

绵阳日报 2020-03-31 07:02 大字

□林忠伟本报记者赵斌文/图

备耕、育种、播种……眼下,在梓潼县黎雅镇田间地头,村民抢农时、抢抓水稻制种育苗的火热场景,随处可见。

赵西海家住黎雅镇清平村,去年他种了4亩多水稻制种,收入15000多元,今年增加了1亩多。这几天他正忙着在田间进行水稻制种育苗(如图),“发展水稻制种育苗是关键,这个父本现在撒在里面,长起来以后要进行移栽。再过1个月左右,撒播母本。”

清平村将水稻制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全村高峰期水稻制种面积超过9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70%以上。如今,水稻制种产业已被村民认可和接受。“栽植水稻制种比杂交稻要好一些,每亩的产值接近4000元,除去成本,有2500到2600元收入。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现阶段有109户种植水稻制种。”清平村党支部书记林兆贵介绍。

黎雅镇是全国水稻制种示范基地,全省最大的水稻制种镇。该镇提出“稻香黎雅”的发展口号,发展水稻制种已经有40多年历史。在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集中连片发展思路,全力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狠抓招商引资,引入生产企业和种植大户。同时,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广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率。目前,共引进水稻制种公司7家,成立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2个;引进水稻制种大户20多户,水稻制种种植户达到3000多户。“我们通过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沟通协调,通过构建新的利益联结模式,确保制种户亩产值达到3000元以上。”黎雅镇镇长闫海均说。

近年来,梓潼县坚持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借助县内10多家涉农龙头企业、6个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之路,积极推广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生产,全力打造万亩水稻制种标准化生产基地。

新闻推荐

护好根守好线算好账 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廉政警示教育专题党课

近日,受市卫生健康委的邀请,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李俊生围绕“护好根、守好线、算好账,走稳我们人生每一步”为主题,并结合...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