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绵阳交通巨变 蜀道天堑变通途

绵阳晚报 2019-10-01 07:32 大字

成绵广高速磨家立交桥刘华伟摄

1996年绵阳一环路(南山寺)工地李伟摄

建设中的九绵高速记者李浩瑄摄

一环路南段东延线尖子山隧道赵宸跃摄

二环路普明永兴连接处林兆贵摄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导。新中国成立后,绵阳陆续实施了一批公路、铁路、桥梁等城市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从京昆线的打通到成绵高速的通车,从绵西高速的完工到九绵高速的火热建设,绵阳人民克服重重难关,努力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一条条大路跨越山川通达四方,蜀道天堑变通途。

■记者邓勇实习生古雨森

刚解放时,绵阳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仅316.63公里,且多为国、省干线,县、乡公路甚少。因管理不善,长期失养,加之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败时对重要干线公路破坏严重,大部分公路破烂不堪。建国初期,绵阳专区意识到道路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发动群众抢修主要公路桥梁,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养路机构,市境主要的县道便是在当时修建的。1962年,市境内通车里程增长到1547.73公里。1984年和1985年,全市范围内的公路进行加宽改造,提高公路等级。

北京通往昆明的108线,简称京昆线,连接川陕两省的路段(原称川陕路)是经过市境的唯一国道。史料记载,川陕路于1935年开工,沿途各县分段修筑。绵阳及梓潼两县路段于次年1月竣工,并分别于1967年—1972年,1972年—1973年加铺沥青。1983年、1984年,绵阳、梓潼县境内段先后进行加宽改造。2000年,京昆线绵阳市境内有一级路68.507公里,高级路面77.320公里,已绿化路段94.033公里。

随着城市发展,绵阳市民对运输的需求与日俱增,高速公路随之登上历史舞台。四川最早通车的高速公路之一成绵高速公路于1995年5月开工建设,1998年12月竣工。该高速是国道108线四川境内的一段,全长91.9公里,属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也是四川省第一条通过招商引资与香港新中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修建的快速通道。

在2002年建成绵广高速公路后,四川省第一条以市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实施BOT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绵遂高速公路于2008年8月全面动工兴建。全长约176公里的绵遂高速,包含97公里的遂宁段和80公里的绵阳段,绵阳段于2011年12月12日建成通车。之后,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于2014年12月29日建成正式通车,与京昆高速公路(G5)广元至绵阳段、成渝环线高速公路(G93)绵阳至遂宁段形成交通系统闭合,实现绵阳绕城高速环线贯通。

2018年12月29日,伴随着全长124.5公里(绵阳境内94.3公里)的绵西高速正式开通,绵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13公里,全省排名上升7位,从第12名跃升至第5名。如今,全长244公里的九寨沟(甘川界)至绵阳高速公路(九绵高速)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

2019年,全市计划实施交通项目181个。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构建对外大通道,实施高速公路项目6个,其中续建九绵高速、广平高速2个,新开工中遂高速、G5成绵高速扩容、绵苍高速3个,推进前期工作G5绵广高速扩容1个。干线公路上,进一步完善干线公路骨架,建设干线公路项目21个396公里,续建项目11个220公里,新开工项目10个176公里,其中完工项目8个124公里。农村公路方面,建设农村公路项目73个,建成县乡道256公里,村道804公里。建设渡改公路桥5座,完工盐亭县鳌鱼渡改桥1座。同时提升道路服务水平,实施养护和专项工程项目70个。

古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背靠锦城,没入群山圈里的绵阳在道路建设方面本就困难重重,但绵阳人民深知道路对于发展和交流的重要性,坚持大力发展基础交通建设。回首绵阳交通建设70年,可谓沧海桑田,今非昔比。从泥泞小道至省道、国道、高速公路,以及高速公路圈,如今已是条条大路通绵阳,天堑变通途。

新闻推荐

浅析游仙区石垭村未来发展潜力 这个村是绵阳城东门户,绵阳旅游产业重要支撑点,将打造成山水宜居新城

今年2月,四川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绵阳到2020年,GDP突破2800亿元,力争达到3000...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