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打造绵阳“后花园”

绵阳日报 2019-09-30 07:39 大字

绵阳生物医药产业园(白长清摄)

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盛况(王彬摄)

鸟瞰工业园区(赵云摄)

两弹城红色景区(杨克宇摄)

全民健身活动(白长清摄)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梓潼校区(王彬摄)

潼城全貌(何燕摄)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新中国已走过70个春秋。紧随共和的国脚步,栉风沐雨七十年,七十年沧海桑田,川西北的梓潼已从贫穷落后的山区县发展成为繁荣富强的小康县,正昂首阔步迈向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和绵阳“后花园”的新征程。

绵阳“后花园”新风扑面

梓潼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古代陆路交通的活化石”——金牛古蜀道上,自古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和“蜀道明珠”之美誉。境内众多的自然人文资源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北孔子,南文昌”。七曲山风景区是文昌祖庭,因“古蜀道、古建筑、古文化、古柏”而享誉天下。中秋节期间,该景区推出洞经音乐演出、民俗文化比赛系列活动,迎来中秋旅游小高峰。

近年来,梓潼把握蜀道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有利契机,主动融入“大蜀道”“大九寨”旅游环线,积极加入古蜀道城市联盟,联合剑阁、阆中共同推动蜀道联合申遗,在景区规划、建设、营销上试行“一票通”,全面整合梳理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以文昌文化为支撑的文化探源旅游线路和以中国“两弹”城为支撑的红色教育旅游线路。七曲山风景区预计2020年建成国家5A级景区。中国“两弹”城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成为绵阳市首个国家级工业遗产。总投资2.4亿元的红色旅游研学营地项目顺利推进,预计2020年建成,到时将极大提升绵阳市“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办学水平和承载能力。同时,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增速保持在10%以上,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县。

“现在厂房已建设完成,正在安装设备,年底可望投产。主要生产中兽药、微生态制剂,预计产值可达2亿元左右,可就近吸纳200人就业!”眼下,在梓潼经开区绵阳生物医药产业园,随着两栋新建的13000平方米厂房主体工程完工,四川省辉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进成充满更多期待。目前,绵阳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态势良好,入驻企业17家,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6亿元,为梓潼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按照规划,绵阳生物医药产业园将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总营业收入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区域集中度40%以上,力争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工业产值力争突破150亿元。

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当秋风吹过田野,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近年来,梓潼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后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油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等殊荣,如今,梓潼大地处处洋溢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奏响一曲曲丰收的欢歌。目前,梓潼现代农业基地规模达71万亩,蜜柚、生猪、水稻制种、蛋鸡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全省“四个第一”。“天宝蜜柚”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全国百佳农产品,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成为绵阳市首个直接出口的大宗水果产品。

“武引水通了之后,我家几亩田地也有水来灌溉了。”任向前家住梓潼县白云镇,由于地理原因,过去吃水要从山顶跑到山腰处取水,身背肩扛,很不方便,水质也不能保证。去年,和其他村民一样,他家也用上了自来水。

梓潼县东部山高坡陡,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片区“三农”及经济发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缺水难题,一直是梓潼百姓的“头等期盼”。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序幕。梓潼水利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被邓小平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大型水利工程武引工程贯穿梓潼县。

“目前,仅剩部分隧洞和明渠工程,今年年底将实现通水,并造福灌区人民!”中国水电八局武引二期灌区西梓干渠项目部总工程师宋德伟说。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梓潼县实现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目标,2014年基本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全面开展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长效机制建设。目前,全县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09处,日供水能力1.02万立方米,累计解决18.2万人的饮水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达57.47%,农村自来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普及率达47.03%。全县有省级节水型企业2家、节水型单位40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传统水利正逐步向现代水利转变。

走过70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梓潼经济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极其困苦。全县人民进行民主建政、土地改革,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步入正常运转的轨道。社会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5337万元增加到1952年的8269万元,年均增长12.04%。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89.8:1.9:8.3到1952年的87.7:3.4:8.9。

“一五”计划末,梓潼县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1336万元,比1952年增长37.1%,年均增长6.5%。农业产值年均增长4.3%,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8%。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87.7:3.4:8.9演变为79:9.7:11.3。梓潼的经济发生了可喜变化,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1985年梓潼县被四川省委认定为贫困山区比照县。同年3月,梓潼县委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决定》,并制定了对外开放,兴办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12条措施。进一步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着力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突破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开始实现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家庭承包解放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田中转移出来,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当年,全县人均实现生产粮食1200斤,乡镇企业总产值达9158万元,比1982年增长14倍。

2018年梓潼县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和绵阳“后花园”。全县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上升1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67亿元,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5亿元,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8亿元,增长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亿元,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04元、15509元,分别增长8.3%、9.2%。

主编刘庆编辑袁靖

供稿刘文赵斌

组版肖蓉校对张春梅

新闻推荐

梓潼“引智”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讯(曹春梅记者赵斌)今年以来,梓潼县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立足县情实际,依靠科技,借助人...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