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红军在绵阳的战斗故事

绵阳日报 2019-09-22 08:19 大字

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念碑

红军亭

9月下旬,秋意正浓,记者来到游仙区东宣镇飞龙山山顶,眺望四周,郁郁葱葱。作为游仙第一高山,易守难攻、扼守要道的地理优势,让这里成为8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选择的战略要点。1935年,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驻扎飞龙山,“虎视”绵阳、三台,拱卫红军主力部队西进。短短20来天,红军与当地村民一起,打土豪、破封建、建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属于飞龙山的红色历史。记者近日走进飞龙山,重温那段红色的历史。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图

飞龙山喜迎红军战士

上世纪30年代的川西北地区,军阀割据,土豪劣绅层层盘剥,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早已在心底埋下反抗的种子,就连三岁小孩都在唱:“要想不造孽,弯刀架毛铁;要想不受穷,飞龙山现红。”据东宣场镇上的老人们回忆,当时苛捐杂税特别多,灾害、瘟疫、被压榨等让人们苦不堪言。红军的到来给穷苦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涌出川陕根据地,向西强渡嘉陵江。随后,红军主力剑指绵阳、江油。为给江油战役做准备,也为抵挡三台、盐亭等方面的军阀武装,红三十四团战士先后从梓潼石牛、老关庙、黎雅庙和江油义兴分四路进入绵阳县境内,并且把战略位置锁定在了飞龙山。

当时,红军攻势正猛,梓潼城已被红军占领,出兵占据飞龙山,是红军的一步高招。因为三台城是川军田颂尧军部所在地,距离飞龙山不过60公里,绵阳更是成都平原门户,距飞龙山仅有40公里。占据飞龙山,三台、绵阳两个军事要地就在红军的“虎视”之下,这样一个团的兵力如同一把匕首,随时在敌人眼皮下晃动。川军部队在游仙魏城、刘家一带和三台塔山、柳池一带驻守部队,与红军对峙。东宣红军牵制了敌人大量精力和兵力,为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川西的战斗、中央红军在川南的战斗,做出了有效贡献。

4月初,天还没亮,早春的飞龙山里仍有几分凉意,山上的寺庙灯火通明。“红军进村了”……一声声呐喊飘荡在整个山里,飞龙山瞬间沸腾了起来。当时,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袁永庆率100多人驻扎飞龙山,其余兵力沿飞龙山山脊一线布防,以抵挡反动势力,并且将飞龙山原本的老围墙改建为战壕,以防御绵阳、三台方向可能来犯的敌人。

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一进村,村民杨永蛟和当地群众便敲锣打鼓地热烈欢迎。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腰挂手榴弹、脚穿蓑草鞋,近百位红军战士出现在村民们的眼前。那一刻,第一次见到红军的村民们找到了新的希望。

在飞龙山撒播革命火种

据史料记载,红军组织200多名农民在任氏祠堂召开会议,成立了飞龙山村苏维埃政府,杨永蛟当选为主席兼游击队长,飞龙山下的群众终于有了自己的政权。100多穷苦百姓参加红军,杨氏宗祠、任氏宗祠以及三清观寺庙等地,成了红军和游击队开会、扎营的据点,打土豪,分浮财,救济贫苦群众,破除封建制度,《盼红军》《迎红军》的歌曲响遍飞龙山……革命的火种如星火燎原般快速在村里蔓延开来。

在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下,游击队在4月19日和25日打了两次漂亮的胜仗,攻打玉河场民团和梓潼的清乡军,不仅歼灭敌人300多,还缴获机枪9挺,步枪60余支,手榴弹、子弹30多箱,大大地提高了飞龙山游击队的武装实力,为下一步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4月底,红四方面军谋划千佛山战役,准备打通北川峡谷继续西进,去与中央红军会师,4月29日,驻守飞龙山的部队奉命撤离。红军刚一离开,土豪劣绅们就组织还乡团,疯狂反扑。还乡团不仅放火烧掉红军居住过的寺庙,抓获杨永蛟一家以及30多名游击队员,不少群众改名换姓,逃亡他乡。游击队长杨永蛟被推进土坑,仍在高呼

“活埋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埋了游击队,还有后来人。”刽子手一锄头砸破杨永蛟的头颅,将其活活杀害,而与杨永蛟一起牺牲的还有其余30多名烈士,他们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枪决,场面惨不忍睹。被反动派杀害的烈士们并未被后人忘记。1952年,绵阳县人民法庭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审判了当年活埋烈士的土豪恶霸。浩然正义,告慰了烈士的英魂。30多位英雄为革命献身的事迹也在东宣一带流传开来。

树碑建馆纪念飞龙山英烈

从飞龙山脚的公祭广场到飞龙山顶红军纪念碑,共有429个台阶。据说,这是为纪念红军1935年4月29日离开东宣,由此得名瞻思梯。沿着石阶而上,两旁苍松翠柏,苍翠欲滴,中途还有“听松”“望柏”等凉亭供人休息。

登上山顶,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念碑出现在眼前。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悼念牺牲的烈士,弘扬长征精神,游仙区干部群众集资7万余元,在飞龙山山顶修建起高达9.68米的纪念碑和碑林,让烈士们的革命精神鼓舞更多人。每年9月30日,游仙区会在此举行烈士公祭活动,平常也有许多市民自发来这里凭吊先烈英魂,缅怀先烈事迹。

“我们面前是高达9.68米红军长征纪

念碑,碑顶是闪闪的红星,碑身正面雕刻着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进入东宣乡,在当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历史,碑身北面雕刻着在与反动派斗争中牺牲的红军烈士的名字。碑身基座两侧还分别雕刻着飞夺泸定桥、喜迎红军的浮雕……”杨辉是飞龙山上的红色讲解员,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宣人,从小就听父辈们讲飞龙山烈士们的故事,为了讲好这段铭刻着红色文化的历史,他曾无数次徜徉在飞龙山的广场上,感受前辈们的意气风发,体悟飞龙山人的奋斗历程。“我很自豪成为飞龙山红色讲解员,可以向更多人讲述这段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飞龙山的烈士们如何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胜利果实。”

杨辉告诉记者,除了纪念碑林,今年7月1日,飞龙山红军纪念馆正式开馆,它的前身是任氏祠堂,是红四方面军来到飞龙山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也是当年贫苦农民迎接红军到来的地方。飞龙山红军纪念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设“初心使命、红色火种、山河热血、薪传不息、传承使命”等5个主题展厅,馆内共展出红军遗物50余件,通过图文、多媒体、实物展示、3D沙盘等呈现方式,将红四方面军在绵阳、游仙期间的战斗历程和英勇事迹等红色历史故事充分展现出来。

在高耸的纪念碑下,红军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开拓创新。

新闻推荐

两弹元勋邓稼先旧居:照片背后的“红色故事”

邓稼先旧居?工作中的邓稼先?邓稼先用过的唱片机和电话编者按:新中国建立和建设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在绵阳这块热土上流血牺...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