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湖深情定八景

大江晚报 2019-05-06 14:48 大字

芜湖老八景为赭塔晴岚、荆山寒壁、玩鞭春色、吴波秋月、镜湖细柳、雄观江声、蟂矶烟浪和白马洞天。各景的形成与定型,史载不一。据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载,宋代八景已是城市名胜。元欧阳玄芜湖在任期间,写芜湖八景,并定名。

老八景时过境迁,几度兴废。1949年初,除赭山、镜湖和荆山景观,尚有轮廓外,其它均已名存实亡。今有恢复,且有新建,代之以芜湖新十景。山河不殊,正自有风景之异也。

赭塔晴岚

老八景之首,久负盛名。赭山位于芜湖故城北,今在闹市中,由大小赭山组成,山石赭红,故名。面积47.87公顷,周长4.5公里,主峰海拔84·8米,为城区群山之首,古邑称雄阜。登高所见,左控大江,舳舻云连;俯瞰城廓,历历如绘,每当雨后,岚光缥缈。清胡应翰在《一览亭记》云:“邑北诸山……则莫如赭阜为雄。山迤北益高,陡其癫,则大江在襟带,而遥睇诸山,皆罗列如儿孙。”宋以后,赭麓寺庙庵堂林立,酒馆茶社群建,博得历代游人僧俗的喜爱。

赭塔为广济寺砖塔,塔高20余米,五层楼阁式砖石结构,穿心式阶梯直上塔顶,以景称赭塔晴岚。广济寺建于唐绍宗乾宁年间(894-898)。宋治平二年(1065)邑人孙日汇捐砖塔于寺后山麓。历代香火旺盛,金乔觉曾经驻锡于此,后去池州九华山,故此地又称“小九华”。

宋黄庭坚在滴翠轩有读书处,有“玉峰凝万象,绿萼绕群螺”之句写赭山。

荆山寒壁

荆山在市东南,明御史骆骎书写“寒壁”二字,刻在崖际。荆山寒壁成为一处景观。大荆山飞峰浮山,举一方之文学,又名文笔峰。小荆山“居六秀之方,位太乙璇宫之地”。山下有欧湖,因元代知县欧阳玄常在此游玩而得名。湖水清澈如明镜,山影碧透水底,故又称荆山寒碧。山水相映,佳木葱郁,夏可避暑,冬令赏雪。元明清时,荆山是芜湖名胜之一,成为文人骚客游吟之地。

大荆山有荆山寺,明嘉靖时,芜湖官绅修建。古刹后经屡毁屡建。光绪七年再兴土木,建成中进和前进大殿。

昔日欧湖连弋水,清涟千顷。每年龙舟竞渡,热闹非凡。清汪可准有:“湖山几载梦思通,画舫轻摇似镜中。云映酒尊双岫碧,烟移花岸一溪红”的描绘。由于自然变迁与青弋江改道,如今欧湖业已消失。荆山自明成化年间(1465)开始采石,至嘉靖前后,荆山遍地疮痍,皆堑为坑谷坡陀。所谓左龟右鹤,漫无遗迹。水部许用中认为荆山是芜湖的文运,捐资撒给开山人,劝禁采石。在山上建梓潼祠,雇人守山,但屡禁不止,荆山秀色解体,石刻寒壁毁于1967年夏,荆山名胜至此徒有其名。

玩鞭春色

玩鞭之典故出于《晋书》:

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六月,王敦将举兵内向,明帝密知之,乃乘巴骏马,征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敦昼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使五骑追帝。帝驶去,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骑来,可以此示。”追者至,问妪,妪曰:“去远矣!”因以鞭示之,传玩良久,帝由此获免。

宋元丰八年(1085)芜湖东门承天寺方丈尚蕴湘募建了“梦日”和“玩鞭”二亭。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载: “梦日亭在县东,故王敦城。嘉庆前亭已废,其上为火药局” 。清咸丰后曾修火药库,今鸡毛山原址有“火药房”地名。元玩鞭亭遭毁,明嘉靖年间(1522)芜湖晋姓诸士重建,并多次修缮,刘瓒作《重修玩鞭亭记》。清末毁,民国初仅存遗址。但晋明帝遗鞭缓兵的故事及文人的题咏为古今世人传诵。

1983年,芜湖市政府批准村民集资兴建汀棠公园。次年在园内再建玩鞭亭,恢复玩鞭春色之景观。

吴波秋月

芜湖“襟汉江白带而下”,长江经芜湖流向古吴国流域。宋隆兴二年(1164),青弋江口中江塔与接官厅之间建有吴波亭,张孝祥书额。元欧阳玄赋诗有“几回送客舣吴波,月上芜城夜若何”之句。吴波秋月由此而来。

吴波亭明初毁于战火,后合肥人杨偁任芜湖知县又重建,明末清军南侵,再毁于战火。清道光年间赣南关道王泽告老回芜,在镜湖边筑希古园,滨岸有水阁凉亭,题曰“吴波”,旨在恢复吴波秋月旧观,后废。原址即今日之柳春园。

吴波亭建于江岸,有石阶通达水边,为过往迎送和清秋赏月的极佳处。如今月色依旧,吴波亭只在故纸堆里了。

镜湖细柳

镜湖细柳是芜湖十景之一,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镜湖原名陶塘,位于市区中心,分东西两湖,水面达二百余亩,由南宋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名“镜湖”。镜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名人题咏者不可胜计”。春和日丽,千株绿柳,万条柔丝,低垂摇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画卷。泛舟湖上,如诗如画。蒙蒙春雨中漫步烟雨墩,但见一湖烟雨,满堤烟柳,确有“鸠兹烟水地”、“人在小蓬莱”之感;而置身观岚亭,凭栏眺赭山,湖光山色,“烟雨变态”,“山欲飞来烟满堤”之景,“恍在武陵最幽处”之情,皆可体味。入夜,霓虹闪烁,灯火绕堤,更是如梦如幻。

今皆属鸠兹风景区。

雄观江声

雄观江声来自雄观亭,南宋初年建。原名观澜亭。宋淳熙七年(1180)芜湖县令朱似在原址上重建,张孝祥书“观澜”匾额。后废。

明崇祯八年(1635)在鹤儿山麓的原址附近建造雄观江声景观和三元殿。相传三元殿有一响石,其声澎湃。清毁于兵燹。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民国初,三元殿内设米业小学。1949年后,改为长江路小学,景已不存。

蟂矶烟浪

蟂矶山,位于长江对岸北站南约三公里处,鸠江区二坝镇境内。矶石有洞穴,传为蟂所居,故名蟂矶。《芜湖县志》载:蟂矶山,在县西南七里大江湣,高十丈,周九亩七分……每逢阴雨,烟波翻腾,故有“蟂矶烟浪”之誉称等。

蟂矶兀突江岸,是观赏江波水色的佳地。唐蟂矶上建寺院,名水心禅院。宋政和年间赐名宁渊观,后人又在江东建另一宁渊观,故蟂矶景又称宁渊上观。宋张孝祥作《宁渊观》,陆游《入蜀记》有载。

张孝祥《宁渊观》云:

极目洪波渺,轰轰浪接天。

江心分殿宇,敕赐号宁渊。

日照山如画,云浓水似烟。

休寻蓬岛地,只此水中仙。

明改建灵泽夫人祠(传说灵泽夫人是三国孙权之妹孙尚香,刘备的妃子)。相传灵泽夫人归省母亲,回蜀至此。得知刘蜀噩耗哀殒(又说投江自尽)。俗称娘娘庙、龙女祠。灵泽夫人祠有正殿一座,大殿左右,共有翼楼十二楹,极盛时有屋宇九十九间半。民间有进祠烧香习俗祷风涛不爽。历代名人屡有过往,并留下作品若干。明徐文长写联,即事抒情,至今仍脍炙人口: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

明末清初,蟂矶景观始见衰落。今日蟂矶,只存一对狮子和断砖碎瓦,亟待重建。

白马洞天

白马山在市南十二公里处,海拔123米。县志载,山面皆峻石嶙峋,内有洞穴,深广莫测。素多仙迹,故称白马洞天。古白马山远离市廛,山石奇异,绿树葱茏蓊郁,充满山色野趣。清乾隆《太平府志》亦载:“(白马山)山径萦纡敧连,从小庵而陟,苍松茂竹夹道,茂葱山脊,峰回石耸,与繁阳浮邱、空明对峙盘折。入洞,深广莫测 ,夙多仙迹。云气蒸布,诚为洞天福地焉。”

宋代,山上建有三圣祠,祠祭灵威公、灵公、灵显公。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又诏三公为三王,嗣后逐年破落。元白马山兴盛一时,县令欧阳玄有“几度攀萝寻胜迹”的诗句。王蒙画有《白马洞天图》,并题诗。明三圣祠改名护明寺。成化年间(1465)道士葛志宽募化重修殿宇,恢复白马洞天景观。明宁国知府余志曾刊印欧阳玄芜湖八景诗并为其作序,将白马洞天与八景第一景“赭塔晴岚”并列。明代以后,护明寺渐倒废。清末,娘娘殿也遗毁殆尽。

白马山岩适于烧石灰水泥,历代开山采石不竭,至清中晚期,白马洞天的景观日趋衰落,终至消失。

新闻推荐

文昌一幼参加市健康活力大赛获佳绩

本报讯(校宣)4月20-21日,梓潼县文昌一幼赴仙海参加了2019年“中国体育彩票杯”绵阳市第十一届健康活力大赛。此次比赛由绵阳...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