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让贫困户搭上发展快车

绵阳日报 2019-01-28 06:54 大字

□本报记者赵斌

近年来,作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区域绵阳一个典型农业县,梓潼县主动融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大潮,将创新改革的着力点聚焦到推动产业扶贫上来,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

现场

贫困户入合作社享受发展红利

白代星今年65岁,家住三泉乡丝公村2组,是一名农村基层党员,一家三口,妻子常年患病,其肢体也有些残疾。2014年,白代星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他主动放弃加入扶贫专业合作社,依靠外出务工,一举脱贫。然而,近几年,由于其妻子病情加剧、母亲摔伤,需要其照料,随着家庭

收入降低,一家人日子过得愈发艰难。白代星告诉记者,去年春节前,县长还专程到家中慰问,这让他倍受鼓舞,重新点燃了生活信心。同时,妻子还享受了农村低保。

为了预防返贫,他家还被纳入“1+5”生猪扶贫专业合作社,参与分享产业发展红利。“这下好了,合作社给我分了钱,我准备拿这些钱,再去买几十只鸡鸭养起来,搞好家庭养殖业,再多挣些钱,让日子好起来!”白代星信心满满地说。

扶贫专业合作社怎么运作?梓潼县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把所有贫困户整体纳入合作社范围,把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和贫困群众现有资源资本化、产业化,贫困户用政府补贴款和扶贫贷款入股,集体经济组织用扶贫周转金入股,扶贫专业合作社修建正大“1100”或大北农“1200”生猪代养场,收入由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户按股分成。正大、大北农集团负责提供仔猪、饲料、防疫和回收育肥猪,承担全部流动资金和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扶贫专业合作社只与正大、大北农集团结算生猪代养费,不与生猪市场价格挂钩,贫困户收入稳定、无风险。

声音

“我想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

“真的是做梦也没想到,我头年被纳入合作社后,自己不出一分钱,第二年就领到了2200元扶贫分红。”1月23日上午,梓潼县三泉乡全康扶贫专业合作社召开2018年“1+5”生猪代养分红大会,白代星和全乡51户贫困户一样分享到了生猪扶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其实,我并不想当贫困户,我想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眼下,我年纪大了,外出务工也没人要了,实在没办法啊!”在分红大会现场,白代星接过2200元的现金分红,内心百感交集。

新闻链接

据了解,“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县委、政府是产业扶贫的组织者,负责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整合项目、落实政策;龙头企业制定生猪养殖标准,全程提供生产原材料和技术服务,回收产品;金融部门为贫困户提供产业扶贫贷款,政府提供担保;扶贫专业合作社是产业扶贫的主体,负责构建利益分配机制,选择经理人经营管理;农场主连片种植果树,消纳生猪粪污;贫困户用扶贫贷款和政府补助折股入社,按股分红。

如何保证贫困户长期稳定收益?企业主动让利。正大、大北农集团坚持在养殖环节少赚贫困户的钱,把赢利点放在饲料生产、畜产品深加工、品牌溢价、规模经营等环节;收益向贫困户倾斜。扶贫专业合作社的收益除逐年归还贫困户贷款和扶贫周转金外,全部用于贫困户和集体分配,在贷款和周转金未还完前,集体适当少得;村集体扶贫能力提高。村集体参股扶贫合作社,适当分利,解决了空壳村问题,据初步预算,前5年,贫困户每年人均可以分得收入2000元以上,户均5000元以上,集体可分得2万元以上。5年后,贫困户每年人均分得4000元以上,户均分得1万元以上,集体每年可分得5万元以上。入社贫困户可实现永久脱贫,新的贫困户由乡镇和村两委集体收入解决脱贫问题,扶贫工作形成了收入稳定、良性循环、防止返贫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替人偿还140万 担保公司追债不成上法庭

漫画梓潼女子陈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先后共借款130万元,到期未能偿还后,陈某又与两借款人签订了还款协议,并让某建筑公司做担保...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