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产业扶贫闯新路

绵阳日报 2018-11-28 07:30 大字

梓潼“1+5”扶贫代养场

梓潼县属于典型的丘区小县,过去,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的影响,经济尚不发达。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很多。如何把贫困户连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脱贫?梓潼有其破题之策。

近年来,梓潼依据县域实情,成功探索出“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方向,认真践行“种希望柚、养脱贫猪、奔小康路”发展路子,大力发展蜜柚种植和生猪代养两项主导扶贫产业,将全县6687户贫困户、19964名贫困人口组织起来,在各乡镇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全县贫困户以贷款资金折股加入合作社,实行按股分红制度,闯出了符合丘区实际的扶贫新路。

□陈仁康本报记者赵斌文/图

组织联建确保扶贫攻坚有阵地

在梓潼县内,几乎每个乡镇相继成立了以扶贫为首要任务的专业合作社。如何让合作社更好地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如何让贫困户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梓潼的做法是:凡是拥有超过10名党员的合作社,就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扶贫攻坚工作有阵地,有力量。

合作社在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期与贫困户和贫困党员进行沟通联系,定期召开贫困户大会和贫困党员会议,及时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研究产业脱贫的新思路,解决产业扶贫的新困难。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贫困党员的示范下,土地流转、资金筹集等系列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无论在产业启动前期的思想动员,还是启动中期的物力支持,抑或是后期的人力配合,合作社党支部都发挥了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为全县“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党员联管确保扶贫攻坚有活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说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而大部分乡村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不成规模,如何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如何壮大效益稳定的扶贫产业,这是扶贫攻坚的出路所在,也是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农村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较高、威信较强,要让老乡脱贫,首先必须要让党员脱贫。对此,梓潼将贫困党员脱贫问题摆在了扶贫攻坚的首要位置。合作社党支部顺应组织要求,把辖区所有贫困党员组织起来,确保不落下一名贫困党员。合作社对党员制定帮扶措施,让他们抛开思想顾虑,跟着合作社一起干。贫困党员在接受教育引导后,积极主动带头入社,带头贷款入股,带头学习扶贫政策法规,配合合作社开展各项工作,为脱贫奔康增添了内生动力。

项目联动确保扶贫攻坚有支撑

产业扶贫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宏伟工程,更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财政、发改、农业、林业、国土、水务、环保、农商行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大力支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梓潼结合蜜柚种植、生猪代养两项主导扶贫产业,在各乡镇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塘堰整治、管网铺设、道路修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扶贫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支撑。

同时,梓潼将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产业发展统筹起来,实行项目联动制度,坚持同规划、同分析、同实施、同解决。各级党委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牛鼻子”抓紧不放,先作先为,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在项目建设管理上,坚持县级部门指导、乡镇党委政府监管督促、合作社全面实施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公开接受贫困户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实实在在为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为扶贫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联做确保扶贫攻坚有方向

梓潼是川西北最大的蜜柚种植区。在蜜柚栽培管理上,需要大量生态农家肥来提高蜜柚品质,改善蜜柚口感。在这种背景下,蜜柚种植和生猪代养这两种看似无关的产业竟然“无缝衔接”,实现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目标,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助推梓潼的扶贫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按照1亩蜜柚消纳5头生猪猪粪的科学标准,梓潼县委提出配套发展100万头生猪和20万亩蜜柚的产业目标。在代养场周围发展蜜柚种植,在蜜柚种植区兴建代养场。代养场的猪粪经过圈内沉积、圈外收集、干湿分离、沼液氧化、暴晒稀释等工序后,通过管网滴灌到果园,实现生态循环目标。从经济角度来算,现在每亩蜜柚只需付给合作社200元的农家肥费用,仅肥料一项每亩地就节约成本600元,这也间接提升了产业效益。

生态循环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实现了一举多得,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意义。

新闻推荐

“做好人民心声的传话筒”

□本报记者邓娟“人大代表是人民赋予我的职责,我应‘守职而不废,尽责而有为’,做好人民心声的‘传话筒’。”自何登琼当选...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