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点,千亩果园尽在“掌”握 游仙智能农业种植基地见闻
智能化的葡萄种植园
□本报记者杜畅文/图
初冬时节,走进游仙区柏林镇洛水菩提庄园,除了熙熙攘攘穿梭在园区采摘柑橘的游客,整个800多亩的核心种植区几乎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难以想象的是,整个园区的水、肥、药管理,仅靠一台手机就能完成。
“水肥药先进技术是我专门去以色列学习引进的。”洛水菩提庄园相关负责人蒲体兵介绍,“我们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区和需肥特点,将肥液、灌溉水、农药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传输到作物根系生长区域,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满足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
洛水菩提庄园2013年建成,主要以种植葡萄和柑橘为主。葡萄种植需要大量人工进行修枝、疏花、浇水、施肥等流程,修枝和疏花主要集中在5月份,而柏林镇周边遍布大小葡萄园,用工高峰期“一人难求”,园区常常去梓潼等地招聘工人。“平均一亩地需要3千元劳务投入,其中仅施肥和浇水的人工成本就要1千元。”蒲体兵介绍。除了劳动力成本高外,每年水费投入也较高,需水高峰期平均每月用水1000余立方。
2016年,园区负责人远赴以色列学习高效农业,在见识到农业先进国家的智能化种植方式后,投入400余万元,引入水肥药一体化农业智能管理系统。
“每株葡萄和柑橘植株上,都有三个管道环绕,一条是负责滴灌,一条承担药物喷雾、一条承担水溶性肥灌溉。”蒲体兵告诉记者,各系统可在电脑后台或手机软件上独立操作,为作物提供水、肥、药。
有了水肥药实施系统,如何判断何时实施操作?蒲体兵说,园区地面上有微区域气象站、地下有土壤墒情探测器、种植区域内还有摄像头,可提供气象及土壤墒情信息,并根据结果在软件上生成操作建议,提示操作员如何科学种植。
科技与农业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园区从原先的常年保持20余人用工规模,发展为仅有两名操作员;高峰期需水量从1000余立方缩减为300立方,用水量缩减33%;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50%至70%;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和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
科学化的种植方式,还让产出的葡萄、柑橘品质大大提升,以往,因水肥药的施用不均,作物大小、甜度不一,还时常发生因工人施肥过度产生植株烧根而死的人为减产现象,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精准管理以来,葡萄、柑橘的品质、产量大大提升。目前,园区的葡萄卖到70元/公斤,柑橘采摘价40元/公斤。去年,园区的葡萄和柑橘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成功在百盛等大型商超上架销售。
新闻推荐
从严从快从实办理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罗蒙现场督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信访举报案件
本报讯(记者苏东华)昨(9)日,市迎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市长罗蒙带领市迎接中央生态环境保...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