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一声我的梓林潼水

绵阳日报 2018-09-01 07:12 大字

□马超刘翔(绵阳)

梓山梓林,潼江潼水,自古就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美称,梓潼之名,源于夏商。《广博物志·卷四十》引《蜀记》云,梓潼原名尼陈山,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而陈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尼陈山。夏禹治水因与江河相处,欲造独木舟,知尼陈山有梓木,径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树不服,化为童子,禹责而伐之。先民以梓树为童子所化,即改尼陈山为梓童山,因蛇水绕山,以水为表,故名梓潼。北宋王象之撰写《太平寰宇记》云:“因县域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名梓潼焉。”

“地联秦关,路当蜀扼”的梓潼,自古是蜀北重镇,号称“蜀北锁钥”,“千里天府,此为屏障”,是镶嵌在金牛古道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金牛古道贯穿梓潼全境,“秦川道,翠柏天,商旅兵家密入烟。”蜀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2000多年前巴蜀地区通往中原的一条重要道路。它南起成都,北通八百里秦川,全长2000余里,相传战国时期,秦国欲征服蜀国,但山重水复,沟壑纵横。秦王命人造了五头石牛送给蜀王,谎称石牛能日粪千金。贪财的蜀王命五丁力士开路迎石牛。道路修通后,蜀王迎来的不是能日粪千金的石牛,而是秦国的万千铁骑,蜀国亡后,人们把这条路称为金牛道、蜀栈。一条古蜀道,半部中国史。梓潼县境的五丁驿,相传为五丁力士力拔巨蟒而致“地崩山摧壮士死”的地方,五丁与秦王送给蜀王的美女被压死后,一石牛受到惊吓,奔至石牛镇上化成巨石。清咸丰八年,当地人在石牛镇修建纪念碑,碑上刻有“古石牛堡”,而碑侧有圆雕卧石牛一座。让李白发出“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长叹的蜀道,正是这条金牛古道。

翠云廊是金牛古道的一段,北起剑阁,南至梓潼,东达阆中,有古驿道相连,驿道两侧,古柏参天,林带如海。据统计,剑门蜀道有古柏12351株,有规律地分布在几百里的驿道两旁,其中梓潼境内496株,1982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称作“剑门蜀道风景旅游区”。景区内的梓潼段,北起演武,南达石牛,全长42公里,有森林2万余亩,西有潼江,东有鹅溪,水随山绕,山与水依,形成“九曲潼水七曲山”的自然景观。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唐大中七年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书记时,写有一首《翠云廊》: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清康熙三年剑州知州乔钵在一首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

风华流转,“翠云廊”便成了这段金牛古道的雅名。

翠云廊内的古柏,有的四五人方能合抱,离七曲山不远、有着2300多年树龄的“古柏王”,高约24米,树干粗约6.7米,覆盖面积达45平方米,郁郁葱葱,遮天荫地。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下令沿途百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以示天子威仪,因此人们把秦朝时期所植的树称为“皇柏”,所以这条道又名“皇柏大道”,出秦岭通四川的这条蜀道,也是秦皇著名的9条驰道之一。又传蜀汉大将张飞率兵过梓潼,为使军政文书传递者不迷失路途,即率领军士“植柏表道”,至今人们又把这些古柏称作“张飞柏”。千姿百态的古柏被林业科学家称之为“古柏博物馆”“森林活化石”“天然氧吧”。

梓潼文昌文化博大精深。七曲山大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庭,号称“北有孔子,南有文昌”。文昌洞经古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音乐活化石”。七曲山风景区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七曲山大庙与长卿山的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三处景点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牛古道沿线还分布着大量的三国遗迹、唐宋石刻画迹、明清建筑、古代战场等2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

走在翠云廊石板路上,发千年幽思,寄万古情怀,对着茫茫林海,情不自禁的喊一声我的梓林潼水,祝你百业兴旺,富庶繁荣。

(作者刘翔,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全省“新时代好少年”“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夏令营活动在绵举行

本报讯(记者杜畅)昨(21)日,由省文明办主办的“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夏令营活动启动仪式在游仙区东宣镇飞龙山革命烈士公祭广场...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