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传授“技术经” 助力乡亲摘“穷帽”

绵阳日报 2018-08-28 08:00 大字

□本报记者李桥臻

“种了这么多年的辣椒和柑橘,这两年卖不到几个钱咯!”2015年,梓潼县定远乡土塔村一名老乡的话让李红霞上了心。

李红霞拿着工作日志,将老乡反映的情况记了下来,并打了着重符号。

土塔村是省级贫困村,2015年,梓潼县农业局下派李红霞到该村任驻村农技员。

初到土塔村的两个月中,李红霞跑遍了全村7个社75户贫困户和46户“临界贫困户”,并把他们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写进每天的工作日志,经过整理分析,李红霞帮助该村制定了《土塔村脱贫奔康方案》。

“柑橘和辣椒是土塔村的传统主导产业,农民种的基本是被淘汰的老品种,在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种植技术上也是传统的老方法,费工、费时、费力,也得不到好的收成。”李红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马回农业局搬来“援兵”,对土塔村的土壤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发现非常适合种蜜柚、红薯和青菜。

李红霞先说服村两委,再组织发动群众采取多种方式,引进新品种、指导农户改变种植方式,在该村推广了三红蜜柚、黄金蜜柚、“不知火”等新的柑橘类品种。“她带我们到示范乡镇现场感受,苦口婆心给我们讲技术、讲前景、讲效益,让我们有信心去发展致富。”村民说。

在李红霞的带领下,该村新栽和嫁接新品400多亩,推广靓绿尖椒王、靓椒二号等辣椒新品种300余亩。

贫困户曹显海说:“2016年,我试种两亩新品种辣椒,当年就收入8000多元。”

土塔村旱地面积较大,土地抛荒很多,李红霞想法引进了薯制品企业,带领群众一改传统品种,新种紫色薯,推广半机械化作业,引来很多群众围观学习。很快,荒地连片发展,规模达2000余亩,成为“光友粉丝”原材料的供货基地。同时,推广辣椒果树化栽培、水稻旱育秧、柑橘标准化栽培技术等,示范带动帮扶村推广应用面达到96%以上,为贫困村脱贫摘帽打下了技术基础。

“扶贫不如扶智,只有让乡亲们真正掌握农业技术,才能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三年多来,李红霞组织群众集中培训20余次,培训人数1280人次。每次技术培训,她都要亲自示范,还要入户回访,“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

目前,李红霞在全村培育出了科技示范户11户,其中贫困户3户,贫困户杨正良还成了村里有名的“养殖能手”;李红霞还常请农业专家现场授课,在土塔村营造了一个“爱技术、学技术、用技术”的热潮,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的致富能力。

通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土塔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技术帮扶效果明显,现已脱贫37户119人,剩下的贫困户预计今年全部脱贫。

新闻推荐

“仙人脚印——新殿记”景观带10月迎客马鞍山将添“文化名片”

为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充分挖掘景区文化底蕴,柳州市园林部门从今年6月开始,启动了鱼峰公园马鞍山西山道一带的“仙人脚印—...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