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件精品展现四川传统木雕之美 成都博物馆馆藏四川地区清代木雕造像展昨日开幕
关公像南海观音火德星君“和而不同”展昨日开幕,很多市民前来观展
昨日,“和而不同——成都博物馆馆藏清代四川地区木雕造像展”于成都博物馆负一楼三号临展厅正式亮相。成都博物馆首次通过116件馆藏精品,全面整理了清代四川地区的传统木雕造像概况,不仅展现了造像艺术之美,更反映了清代及以前四川人民的文化信仰和精神世界。当天成博还特别邀请到展览策展人、青年作家萧易带领部分观众进行现场讲解,全面释读展览,一览蜀中“百仙”。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
萧易介绍,本次展览由三个章节组成,分别是以家族祖先像为核心的“所思在远道”,以道教神仙为主角的“蜀地多神仙”,及反映佛教文化盛行的“户户拜观音”。由于四川是道教发源地,萧易向观众重点讲解了本次展览中的道教造像展品,如最能体现清代四川木雕造像工艺水准、坐虎针龙的“药王”孙思邈;发祥于梓潼七曲山、主管文运功名的文昌帝君;随明清商品经济兴起及《封神演义》流行而备受供奉的财神赵公明等。同时,他还为观众解释了关羽这位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亦被尊为财神的缘由——关羽的忠信、义气,也是生意人的经营之本,而古时候从事商业活动需走南闯北、跋山涉水,商人多乞求关羽勇猛、威严的武将形象庇佑,以期平安顺意。萧易说,作为本土宗教,道教深谙我国百姓的需求,因而将这些掌管世事、各显神通的“实用性”神祇纳入神仙体系,他们随着道教的世俗化走向民间,成为造像主流,是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27尊观音造像,南海观音、送子观音、牛王观音……件件不同,面相或庄严或慈悲,衣纹或精美或细腻,哪怕是历经时光风霜,起伏间也依稀可见刀工精湛,堪称美轮美奂。
四川是道教发源地,唐宋年间,蜀中道徒众多,宫苑林立,以道教神仙为原型的石窟也大为盛行。时至清代,道教逐渐在庙堂失势,转而走向了民间。关羽、孙思邈等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也随着道教的世俗化,经历“从凡人到神仙”的神化过程,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关羽这位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因其忠勇被一步步神化,清代更是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尊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关羽由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逐渐走上了神坛,成为“勇武”“忠义”的化身,其神化之路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人神关系的典型。
本次展览主题“和而不同”源于策划之初萧易对藏品种类的思考。他发现,当时,道教与佛教的木雕常常出现在同一户人家的供案上。不同的宗教虽有着不同的起源与意识,但它们在百姓生活中和谐共存,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影响百姓的生活与思想。
成都博物馆总策展人黄晓枫介绍说,本次展览是成都博物馆特别策划的“原汁原味”专题展览,全部藏品、图释等皆来自成博馆藏,均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的展品大多来自民间,讲述着寻常的生活故事,背后蕴含着该时期四川地区人民绵密的生活节奏。成都博物馆希望借本次展览之机,通过老旧文物带来的生活体验,唤醒观众的文化记忆。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王安然 摄影记者 张士博
新闻推荐
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昨日广元举行本报讯(记者张立峰)8月9日,为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育非遗,助力四川...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