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返乡创业当“猪倌” 特色养殖闯富路

绵阳日报 2018-01-10 12:54 大字

□陈仁康本报记者赵斌

早就听说梓潼县豢龙乡红江村散养的生态黑猪俏得很。近日,记者带着好奇前往一探究竟。

豢龙乡地处潼江河谷上游地区,山清水秀,植被丰茂,具有十分优良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黑猪野外生存。前些年,在外务工的杨九琳在朋友的建议下,聘请川农大教授作顾问,返乡走上养殖生态黑猪的创业之路。

为了让生态黑猪能够恢复野性,杨九琳专门承包了远离人家的200亩荒坡。这片荒坡地处高山顶端,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干扰,让猪儿在野外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活动。这样选择的目的无非就是要尽可能模拟野外生存环境,不人为影响黑猪的日常生活。广阔的空间,为黑猪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活动场地。猪儿们围着栅栏撒欢地跑,白天吃野果、嚼草根、喝山泉,晚上就睡山洞、躺石崖。

野外环境复杂,生存条件恶劣,逼迫这些黑猪要主动适应环境,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它们都必须保证吃饱喝好睡好,还要不断运动来增强体质,才能提高免疫力抵抗各种疾病侵袭。杨九琳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些黑猪完全适应了野外生存环境,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运动量又大,很少得过病,个个都健康,猪肉品质自然好。

为了让黑猪健康生长,在饲养管理上也得下一番功夫,用杨九琳自己的话,概括起来就是“胆大心细,保证野性”八个字。杨九琳告诉记者,要让猪儿迅速适应野外环境,就需要饲养员下足功夫去驯服“头猪”,必须让它尽快熟悉户外环境,找到进食饮水的地点和休息的区域,这样猪群才会慢慢适应野外环境。饲养员要做的事情,就是远远跟在猪群后面,在不惊动猪群的情况下暗中观察,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要立即对“头猪”加以诱导纠正,反复几次过后,猪群就能在“头猪”的带领下逐步适应户外环境了。

为了防止新成员因不适应环境而引发惊慌,饲养场采取“新老搭档,自然更替”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饲养场不会一次性将所有黑猪全部销售一空,总会留下几头野外生存经验丰富的老猪来接替“头猪”。当“头猪”被客商订购以后,饲养场马上着手在老猪当中培训一头新的“头猪”,这样新入群的小猪就又有“老师”来传授野外生存知识,确保族群能够自然延续,兴盛不衰。

杨九琳养殖的黑猪,基本不需要人工饲喂,只是在食物匮乏的冬节适当在野外添加点玉米就行,这样黑猪就能顺利越冬并不掉膘。工人则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巡场上面,发现被黑猪破坏的漏洞必须立即用铁丝补上,否则就会出现跑猪的情况,给养殖场造成巨大损失。因为这些黑猪常年在野外生存,攻击性极强,为了防止客商在选购的过程中受伤,工人就必须自己出面合作抓猪。一旦客商看中了哪头黑猪,工人们就要使出浑身解数,将这头黑猪抓进备好的猪笼,满足客商购买或者屠宰需求。

如今,杨九琳养殖的黑猪,年出栏300头左右,年产值100多万元。谈到未来发展,杨九琳说,城里人都喜欢“野味”“土货”。他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让客商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软件看到黑猪的生活环境和生长情况,这样就能让消费者买得满意、吃得放心。同时,将自己的生态黑猪卖到更远的地方去,拓宽销售渠道,不再是预定“年猪”那么单一的销售模式。

新闻推荐

大雾锁暖阳昨天城区比平武冷10℃

昨(27日)晨开始出现的大雾,遮挡住冬日暖阳,带来浓浓寒意。绵阳城区昨日白天的最高气温只有5.6℃,境内其他地方气温则普遍维持在7℃至9℃,平武最高温度则达到了15.5℃。■夏雪林记者张登军昨日早晨,绵阳...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