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猪”圆脱贫梦 循环园成丰收田 ——梓潼“1+5”生态循环模式探出产业扶贫新路径

绵阳日报 2018-01-02 11:48 大字

□本报记者李灵越

崭新的簸箕里铺着红绸布,红绸布上是一扎扎分好的人民币,喜气十足。日前,梓潼县许州镇召开栏杆养殖扶贫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全镇108户贫困户现场分红21.84万元。接过所得红利,65岁的贫困户宋含明一脸欢喜:“没操啥心,没费啥劲就分到了钱,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的大实事,我打算拿钱买一批鸡苗,争取早日脱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攻坚拔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梓潼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把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和贫困群众的现有资源资本化、产业化,在发掘自身优势与找准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单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1+5”产业扶贫新模式。

变“输血”为“造血”,依托该模式,当地贫困农户一步跨入现代农业,分红拿到手中,致富门路在心中,脱贫信心愈发高涨。

创新模式构建合理利益分配机制

梓潼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条件良好,适宜发展养殖业。

近年来,梓潼坚持把创新放在首位,充分当好“1+5”产业扶贫新模式的组织者。2014年1月,县政府与泰国正大集团签订了投资22亿元、建设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的协议。根据协议,正大集团与农户间实行“零风险”生猪代养模式,投资回报率达到30%。同时,围绕“贫困户返贫易、巩固难”两大难题,梓潼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无形之手”,将正大集团与梓潼农户稳健成熟的“1+3”生猪代养模式,升级为受惠全县贫困户的“1+5”产业扶贫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做法即: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把所有贫困户整体纳入合作社范围,把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和贫困群众现有资源进行资本化与产业化,贫困户用政府补贴款和扶贫贷款入股,集体经济组织用扶贫周转金入股,共建正大“1100”生猪代养场(一栋代养场一次存栏生猪1100头,每年可出栏两批),其收入由作为股民的贫困户与集体经济组织按股分成。

“由于扶贫合作社只与正大集团结算生猪代养费,不与生猪市场价格挂钩,这样就确保了贫困户收入稳定、无风险。”许州镇镇长苏保富介绍,根据测算,每栋“1100”生猪代养场年纯收入在30万元以上,前五年,贫困户每年户均分得4000元以上,集体每年可分得2万元以上。五年后,贫困户户均可分得8000元以上,集体每年可分得5万元以上。

“在农村,不少贫困户不是不想脱贫,而是由于身体弱、年龄大,发展产业实在有心无力,”苏保富表示,该模式的成功探索,不仅令贫困户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还解决了返贫问题。

整合力量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

丘陵地区资源少、财政穷。梓潼着力整合县内各类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集中投入,做到了聚财聚力,精准“滴灌”。

针对传统养殖业技术含量低、投入分散、见效慢这些短板,梓潼给出的答案是:在产业扶贫中发展现代养殖业。

走进正大集团支持建设的代养场,处处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全漏缝、温度恒定、自动投喂、智能控制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一栋“1100”生猪代养场,只需要1名工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日常管理,先进的设备技术令梓潼出栏的生猪品质一流、扎根市场。

在整合要素与利益分享上,梓潼“1+5”产业扶贫模式注重充分激发龙头企业、金融部门、扶贫专业合作社、农场主与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特别是注重各类项目资金的打捆使用。

据介绍,一栋正大“1100”生猪养殖场需投资140万元。梓潼通过整合扶贫、水利、林业、交通、供电等涉农资金项目,政府无偿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县财政同时给每栋正大“1100”生猪养殖场补助40万元,其中,无偿补助20万元量化为贫困户的股本金;周转扶持金20万元量化为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本金,五年内逐年归还。贫困户向农商行贷款70万元(户均2万-4万元,由财政担保贴息)量化为贫困户的股本金,确保贫困户无资金也能成为代养场股东,搭上致富快车。

根据统计,目前,共整合财政、水利、交通、农业、扶贫、供电、林业等七个方面的专项资金5000万元,仅县财政每年就安排1000万元作为贫困户贷款担保金。

科学规划实现生态循环绿色发展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在坚持种养结合,整体推进梓潼生态循环农业中,梓潼50万头生猪与20万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蜜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脱贫奔康的路子。

按照5头猪1亩地这一比例,梓潼提出每建设一栋标准化的生猪场按照5头猪1亩地的比例,通过农场主流转土地等方式建设200亩规模以上果园与之配套,沼液处理后用管网输送到果园,每亩果园给代养场交100至200元,这样既能消纳生猪粪便、改良土壤,又能降低种植业的肥料成本,同时贫困户也能在“三权分置”的土地流转中,获得恒定的租金收入,实现了贫困户和果农双赢的目标。”

“同时,我们还精心构建了内外两套生态循环体系。”苏保富介绍,其一,建立“猪场粪污-干稀分离-沼气净化-干粪还田-沼液灌溉-果园生态”的场园化内循环模式,将正大50万头生猪和20万亩蜜柚基地配套发展,做到养殖场零排放、环境零污染。其二,建立“养殖场粪污-有机肥厂-有机肥-粮经果蔬-专业饲料厂-养殖场”的工厂化外循环模式,将大型养殖企业与有机肥企业配套结合,通过工厂化处理,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既保证了种植业发展的肥料供应,又通过种植业保证了养殖场的饲料供应。

据介绍,未来三年,梓潼将建设100栋“1100”生猪场,全县6687户贫困户有望在2019年全面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敢叫蛟龙穿山越

梓潼强力推进武引二期工程建设纪实□陈仁康李黎站在梓潼县宏仁乡金宝村后山上,一眼望去,武引西梓干渠如一条蛟龙穿山越岭,向前延伸。“古有都江堰,今有武引工程”,武引工程是四川省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发...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