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循环农业巧赚“生态钱”

绵阳日报 2016-08-17 20:33 大字

客商正在查看猕猴桃长势

□陈仁康 本报记者 赵斌 文/图

日前,记者在梓潼县三泉乡丝公村泉源农场看到,大片大片的猕猴桃长势喜人,枝条上密密麻麻挂满了鸡蛋大的果子,眼下猕猴桃虽未成熟,但已有外地客商前来参观、预订。

2012年,农场主白飞龙承包了250亩荒坡地,并请农技专家坐镇指挥,对土壤进行改良。一年后,他选择栽种优质猕猴桃幼苗。为了便于管理,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2013年,白飞龙申请成立了泉源家庭农场。农场成立后,白飞龙立即着手扩大种植规模,先后从基地附近流转近百亩土地。一方面,他要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升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他还想在有限的土地里干点“别的事情”。

农技专家告诉他,一个成熟的家庭农场必须要做到以最低效的投入,产出最高效的回报,目前最成功的模式就是种养结合,让资源能够自主循环,同时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于是,白飞龙根据农场面积不大、地势有一定落差的实际情况,自筹资金120万元,在农场最高处修建了两栋正大“550”标准代养场。生猪代养场投产使用后,白飞龙又修建了沼气池,安装了引灌管道,购回储气罐和沼气发酵罐。场内猪粪经过机器进行干湿分离,干粪进入沼气池沉淀过滤,沼液用于植株滴灌,沼渣经过生物发酵变成生态有机肥,沼气则免费供应给附近村民使用。

由此,泉源农场种养业走上了“适度规模经果园+适度规模养殖场+沼气+沼液灌溉”内循环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每年还节约肥料20万元,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白飞龙又推出猕猴桃“三不三可”经营策略,即“不打药、不施肥、不除草、可生吃、可监控、可检测”,赢得了无限商机。

“生态循环农业,贵在‘循\’起来,它让我家的收入打着滚儿地往上翻。”白飞龙告诉记者,去年,农场猕猴桃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开发的电商产品“异珍源”弥猴桃,因个大、色鲜、汁多、味美,在淘宝网上每公斤售价达35元,生产无公害大米16万斤,红心猕猴桃75万斤,年出栏生猪3000头,实现产值450多万元,纯收入达60多万元。

新闻推荐

市第五届运动会闭幕16个代表团获道德风尚奖,37个代表团获组织奖,24个代表团(队)获总分奖

本报讯昨(26)日,绵州大剧院灯光璀璨、热闹非凡。市第五届运动会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学民宣布运动会闭幕,副市长经大忠致闭幕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正良、市政协副...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