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借力电子商务供销社再战江湖

四川日报 2015-07-06 10:06 大字

□本报记者 祖明远 文/图

6月24日下午,在绵阳市梓潼县供销合作社土特产经营店内,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新安装的电脑——通过覆盖全县300多个村的供销社合作网点,用户在其网上商城购买到的特产可以迅速送达梓潼乡村的各个角落。

根据即将出台的《梓潼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未来5年里,梓潼计划投入3600万元对县、乡、村三级供销网点进行信息化改造,打造梓潼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事实上,电子商务,也成为供销社这个昔日“巨人”东山再起的新契机——在梓潼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将打造“网上供销社”作为其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所在。

完善的乡村网点能否成为电商“新阵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供销社曾是流通系统内的“巨人”——完全垄断了几亿中国农民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

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取消商品统购统销政策,计划和票证逐渐退出经济领域,供销社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逐渐下降。由于失去了核心农资的专营权,供销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度败退。

1999年以后,国家对供销社启动一系列改革,很多员工将其称为“壮士断腕”——参照国企改革思路,精简机构,减员消肿。对此,在梓潼县供销社工作了35年、现任梓潼合作社业务股股长的何连顺印象深刻:县供销社员工总数从巅峰期的3145人降到如今的382人。

经过改革,供销社缩减了规模,又凭借昔日良好的口碑,在竞争激烈的农资市场上渐渐稳住阵脚。2014年,梓潼县供销社在全县农资市场中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年农资销售利润超过700万元,基本走出了危机。

最大的收获则是遍布基层的网点。目前梓潼县供销社在村一级设置了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日用消费农家店、农资农家店等共计300多个网点,总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基本覆盖了全县329个行政村。

“通过供应农资、收购产品,供销社与农民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因为国营的模式,对产品质量把关非常严格,因此很容易得到村民的信任,这是发展电商的一个优势。”梓潼县农办党总支书记罗小红说。

未来,梓潼县计划投资3600万元,对原有网点进行信息化改造,建成32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20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规划中,各个电商服务站不仅可以帮村民下订单网购,还能通过网上商城代售农产品。

为了集中展示销售梓潼特产,5月底,梓潼县供销社自建的共点商城已正式上线,目前已有12个商家和5家农业合作社入驻,同时在梓潼县城内的特产商店提供了展示样机,供用户体验。

此外,农资和日用品配送物流也成为供销社电商的另一个“加分项”。目前,供销社的物流体系已覆盖全县各个乡镇。

对于电子商务,梓潼县供销社期待很高:计划到2020年,网络交易额要达到1亿元以上,占全系统年销售额的20%。

不解决“国企病”再好的创意也过不了执行关

在何连顺眼里,电子商务是供销社未来发展的关键点,但若不理顺供销社内部的一些机制问题,即便占据了基层网点较全的“先发优势”,未来也未必一路坦途。

首先是国企管理模式。供销社的乡镇农资经营点管理非常严格:经营什么产品、从哪里进货、按照什么价格,大小事都要请示汇报,这一方面最大限度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的进入,另一方面也束缚了经营者的手脚。

为此,梓潼县供销社计划下放自主经营权:对于基层社的经营者,只设置目标任务,其余具体事务都由其自主决定。同时,为了杜绝售伪售劣,将设置销售额的10%作为风险保证金,一旦投诉属实,将从中扣除。类似的做法也将推广到电子商务服务站的管理上。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市场运作能力,梓潼县供销社也通过参股、领办等方式,参与到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当中,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连接,向产业链的上游挺进。

2012年,许州镇天宝蜜柚专业合作社只有60多个社员,产品销路也未打开。2013年底,梓潼县供销社以在许州镇上的几间铺面入股,成为合作社的大股东。借助供销社的销售渠道,很快许州天宝蜜柚就打响了旗号,2014年社员已达到511人,产值近1亿元。

现在,这些合作社、龙头企业也成为共点商城的首批客户。“未来,还将组建农机合作社和植保合作社,提供机耕、病虫害防治等服务,甚至可以提供保姆式的托管服务,而所有这些产品最终都将通过网上商城实现销售,实现供销社和农民的共赢。”何连顺说。

新闻推荐

彻底铲除“四风”问题对群众举报要及时回应

2015年,全省13651人因“四风”和腐败问题被查办发挥群众监督优势,要对群众举报及时回应有委员建议借鉴法院系统做法,给公车装上GPS定位系统□本报记者陈松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省两会...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