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水利”惠泽大民生

绵阳日报 2015-06-10 23:50 大字

□余硕袁林

新建、改造农村供水站30处、建设农村集中供水点98处、完善各类配套渠道6316.07km,实现有效供水量12400万m3、有效灌溉面积为25.53万亩……梓潼探索“五小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护机制创新,取得初步成效,为“三农”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多元投入 工程建设“不差钱”

梓潼把“五小水利”建设纳入“惠民实事”,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

要建设,钱和人从哪里来?该县坚持政府主导,鼓励多元投入。该县整合土地出让收益金、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和维修养护资金,并从县财政配套100万元用于省“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该县通过广泛宣传和政策引导,充分调动提高农民群众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到工程建设与管理中来。一方面,该县以项目带来的切身利益为突破,吸引农民筹资投劳,另一方面,该县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到工程建设中来,以劳取酬。

该县还积极推行“以奖代补”、“一事一议”政策,倡导能人捐资兴修“五小”水利,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措施,让农田水利建设“不差钱”。

同时,该县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建设农村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给予优惠条件,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捐资兴建公益性水利设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格局。仙峰乡创新了两种社会力量兴办水利模式:即“南沟模式”和“石柱模式”。南沟模式:塘堰淘淤养护维修——换取业主10年承包权;塘堰淘淤养护精修——换取业主20年承包权;新建山坪塘、蓄水池——换取业主终身所有权;石柱模式:土地流转经营业主,自主投资兴办水利,乡上予以资金和政策倾斜。截至2015年5月,仙峰乡整合水利建设资金596万元,其中,土地经营业主投入245万元,46个家庭农场及入股农户投入254万元。

目前,该县共整合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折资、业主投资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6100多万元投入到“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建管并重 工程效益最大化

建设好工程是第一步,管理好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如何管理和维护好这些惠及民生的工程?

梓潼确立了“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原则。梓潼县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化管理,通过奖优罚劣督促项目加快建设,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见效。同时,该县制定“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民办公助(奖、补)政策,建立灵活高效、保障有力、适应发展的农田水利建管机制。对自愿开展“五小水利”建设项目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村组集体等,县财政给予补助,重点支持小型水源、渠道等工程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与改造。为规范项目资金管理,该县切实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补助范围、明确补助标准、明确补助方式。资金补助范围严格控制在省和地方相关文件规定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范围内;对财政补助资金实行分类补助标准:渠道、蓄水池实行定额补助,山坪塘按投资比例补助;明确补助方式,“五小水利”专项补助资金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县财政局将专项资金下达到项目主管单位,建立专账。再依据工程进度,将资金拨付至项目村委会或施工单位;明确自筹资金管理,项目实施涉及到的筹资投劳采取“一事一议”,在征求85%以上村民同意的情况下,由村组提出具体方案报乡镇人民政府,再报县农业局审批,受益农户的自筹资金由村理财小组自行管理,所在乡镇财政所负责对自筹资金进行监管。

该县紧紧围绕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出让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着力建设股份水、民办水、拍卖水,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兴修水利工程,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巩固和发展农业八大基地建设好形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使投资者获利,农村群众受益,实现三赢。

新闻推荐

青年咋创业 导师出点子SYE项目面试小组走进梓潼

本报讯(白鸿文记者梁耀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号召下,绵阳的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近日,由SYE(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绵阳办项目面试小组前往梓潼县,对当地3个创业项目进行了实地面试。...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