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梓潼便民服务一“变”破千难

绵阳日报 2012-07-20 13:01 大字

本报讯 “女儿怀孕了,准生证该怎么办理?”“把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给我,我去镇上帮你办。”这是日前梓潼县许州镇天保村村民王应翠与村支书杜福俊的一段对话。几个小时后,王应翠就领到了准生证。“过去是干部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现在是群众只动嘴,干部忙跑腿。”对这样的变化,王应翠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今年以来,梓潼县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通了以“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便民服务绿色通道,全面形成“规范化、便捷化、人性化”的便民服务工作新机制,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方便了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健全服务网络。梓潼集中全县35个县级部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行政审批项目由290项减至212项,公共服务审批项目由81项减至62项,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在全县329个村和20个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点”,落实代办员,公开便民服务电话、项目和办理程序,试行村(社区)干部逢场天乡镇集中办公制、日常坐班制、群众需求全程代理制;编制《农村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工作指南》,发放至全县所有乡镇干部、村社干部和每家每户,切实让干部明白怎么干、群众明白怎么办。

创新服务形式。梓潼在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乡镇干部和县级部门党务干部中开通了“手机微博”,在各乡镇、社区共设立了52部便民服务热线电话,为广大群众提供婚姻登记、户口迁移等40余项政策咨询和代办服务;除了固定的便民服务机构外,还大力开展流动服务,乡镇机关干部利用每月3次的“民情了解日”沉下村社倾听民意,了解民需,代办民事,实现机关党员干部定期“下访”;县级部门根据群众需求组建各种形式的便民服务队,派出“便民服务车”,进村入户开“计生咨询服务、流动法庭、产业发展流动技术服务等现场活动,提供代办服务。

完善服务机制。梓潼成立了县便民服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乡镇和村选配了工作经验丰富、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便民服务站负责人,在县、乡、村开展便民服务专项业务培训400余次,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各职能部门服务窗口建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跟踪随访制、效能问责制等制度,聘请60名退休老干部作为义务监督员,实施随机跟踪访问,严肃追究违规违纪人员责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便民服务站实行公开承诺制,统一签订承诺服务责任书,乡村两级共设立监督投诉箱382个。

一变破千难。如今,在梓潼,越来越多的村干部从以往的“管理者”角色转换成“服务者”角色。“‘跑腿\’就是服务,就是熟民情、知民意、解民困。”梓潼县有关负责人说,干部只有多为群众“跑腿”,常为群众流汗,尽力为群众服务,才能赢得民心,使干群关系越“跑”越近、越“跑”越亲。

(本报记者 张琨)

■点评

让党员干部回归到“公仆”

如何处理党群干群关系,一直是各地的核心命题。梓潼的实践,带给我们的智慧是,让党员干部回归到“公仆”。

公仆,简单讲,就是为公众服务的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一个常识,为何需要重申,怎么还成了“智慧”?这就说明,许多时候,常识有意无意被忽略、丢弃了。君不见,少数党员干部,为谋个人私利,滥用职权、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作威作福,拿官腔,摆官架子,讲官场,完全背弃了人民公仆的身份。过去讲,“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现在梓潼变为,“群众动动嘴,干部忙跑腿”,可算是常识的回归。

其实,处理党群干部关系并不难,捧出一颗真心,难事也不难。梓潼的实践,意义在此。

(方发勇)

新闻推荐

贴近群众转作风 乐解民忧接地气——绵阳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纪实

如何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如何进一步转变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作风?针对这些问题,一场以“关注民生、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凝聚民心”为主题的“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正在绵...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