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多举措落实“河长制”守护碧水清流

绵阳日报 2020-12-18 07:29 大字

□本报记者李锦辉

每天茶余饭后,漫步梓江河边,蓝天白云倒映水中,欣赏着美丽的江景,畅谈着家乡的变化,如今,这已经成为很多盐亭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今年以来,盐亭县创新举措,探索构建“河长制+”协同治水新机制,有力推动河长制工作纵深开展,全县河湖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为了全方位守护碧水清流,盐亭县创新河长制管理模式,实行“河长制+检察官”,检察亮剑助攻坚。盐亭县人民检察院与县河长办联合设立“盐亭县河湖检察官工作室”,派驻检察长4名,联合县河长办全面开展河长制督查行动,通过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的方式,助力河湖环境保护,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助推河长制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不断推动检察监督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深度融合,实现检察机关、河长办及河长制责任单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协同推进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培养公众主动参与水生态保护的意识,自觉履行生态修复义务。

同时,在现有党政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的基础上,聘请3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精的媒体人担任“记者河长”,赋予“记者河长”巡河护河、护航水生态等职能,形成“发现—落实—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做到县级河流每月至少巡河2次,乡级河流每月至少巡河1次,详细设定“记者河长”巡查范围、巡查方式、巡查内容等,对全县17个乡镇(街道)、27条河流、9个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实地巡查。特别是针对梓江、弥江城区河段,实行重点、定点巡河,借助盐亭发布、盐亭政务等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宣传解读相关政策、法律以及治水工作典型,同时曝光工作不足不力现象,并将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至行业主管部门,督促问题限期整改落实。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力和引导力,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等污染情况、河流治理保护实行信息收集、共享、反馈,形成推进跨区域治理合力。

记者了解到,为适应繁重的河长制管理任务和高效、便捷的工作要求,提高中枢运转过慢的问题,盐亭县启动了河长制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现已完成“盐亭智慧河长”平台(一期)建设任务,该平台可实现多部门数据融合,通过“智慧河长指挥中心”,可查询河长、河道、水利工程、防汛水情雨情、水质、排污口、工业企业污染源、畜禽养殖场、饮用水源地、河道管理范围等基本信息,在重点河段、8个砂石开采区、8座水电站、重点水库建设视频监控43处,信息平台的投入使用,减少了河长巡河盲区,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对河道进行巡查,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弥补了日常巡河工作的不足,实现了对河道全天候监管。

河流治理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下一步,盐亭将立足“河长制+”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举措,建立健全河道保洁机制,深入抓好清淤疏浚、垃圾清理、污染治理等工作,建立完善河流治理长效机制,逐级压实责任,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坚决打击盗采河沙、污水直排等破坏河流生态的行为,有序有力有效强化河流管理,让碧水清流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盐亭的最美底色。

新闻推荐

万亩柑橘大丰收 果农增收尝“甜头”

种植户采摘柑橘本报讯(任宗华记者李锦辉文/图)初冬时节,走进盐亭县高渠镇白虎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实。这...

盐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