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拾”起来 钱袋子“鼓”起来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23 06:18 大字

黄甸镇撂荒地复垦应种尽种。

□本报记者 罗敏 文/图

7月中旬,正值水稻扬花关键期。盐亭县黄甸镇金马村120亩水稻田里,党支部书记范维煜带领党员干部,在田间为水稻除草施肥,绿油油的稻田把村庄映衬得生机勃勃。

开展攻坚行动确保应耕尽耕

此前,金马村是远近闻名无产业、村集体无收入的“空壳村”,大量土地被闲置、撂荒。今年2月以来,黄甸镇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撂荒土地满种尽种攻坚行动,各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弃地复垦利用,应耕尽耕,确保粮油扩面增收。

“以前村上有成片的撂荒地、休耕地,地里杂草丛生,现在全部种上了水稻,沟渠边、路旁也是应种尽种,不留白,可以说村庄面貌已经大变样了!”范维煜介绍,该村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复耕种植水稻,复耕后,对原村民的撂荒地实行三年后付租金,对原休耕地实行每年付租金。“这样既解决了农村土地弃耕问题,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一举多得。前期插秧时,一天可以吸纳十多人来干活,村民在家门口挣工钱,积极性都很高。”范维煜说。

“土地利用起来了,生态环境也好了,还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之前在地里干了50来天,就有4000多元的务工收入呢!”村民何思会高兴地说。

机械整治调形提升土地产出

如今的黄甸镇,不仅是金马村在复耕撂荒地,全镇其他村落的一块块荒废地、拾边地都被重新平整翻耕,种植上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及南瓜、海椒等经济作物。“我们鼓励村集体流转撂荒地、休耕地,通过机械整治调形,以往村民碎片化的土地被集中整合起来,便于机械化耕种,也提升了土地产出率。”黄甸镇党委副书记胥小世说,除了村集体运作,镇政府还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耕地流转、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在黄甸镇汪沟村,该镇在引进业主种植柑橘930亩的基础上,二次流转套种莲白、南瓜等蔬菜,对无水源保障的高塝田、望天田,大力推广粮经复合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的闲置地,扩大粮食播面。

不仅如此,黄甸镇还鼓励农户加大自种力度,保证粮食自给自足。黄甸镇的大部分村落还将撂荒地的管理写入了村规民约,对两年以上未耕种的由集体收回统一耕种。据胥小世介绍,截至目前,黄甸镇已复耕弃荒地、休耕地、撂荒地1679亩,预计可增加粮食产量600余吨。

新闻推荐

盘活土地资源鼓起群众腰包

灵星村党员在撂荒地上种杂柑整理买回的杂柑苗□本报记者李锦辉文/图近几日,盐亭县永泰镇灵星村热闹了起来,新栽下的杂柑长...

盐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