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土地资源鼓起群众腰包

绵阳日报 2020-07-16 07:00 大字

灵星村党员在撂荒地上种杂柑

整理买回的杂柑苗

□本报记者李锦辉文/图

近几日,盐亭县永泰镇灵星村热闹了起来,新栽下的杂柑长势喜人。看着新开垦的土地上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杂柑苗,村民好似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我家流转了3亩多土地种杂柑,每年可以有稳定收入1200多元,比原来自己耕种土地收入还多,而且还不用操心。”村民张先军乐得合不拢嘴。

让村民树立增收致富的信心,是灵星村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共识。为了发展产业,该村经过详细摸排,对长期无人耕种的土地进行登记,并组织人员、机械对撂荒地块进行整理,共整理撂荒地28余亩。然而,整理出来的撂荒地存在规模小、不集中、不连片等问题,不利于集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村党员干部多次走进村民家,和村民们促膝长谈做工作,并根据村民意见和建议,最终按照400元/亩的价格对农户土地进行流转,共流转了35亩土地。

“在撂荒地整理和土地流转完成后,我们共整理出40余亩集中连片的土地,其中包括前期整理的撂荒地和流转的10余亩土地。”村委会党员刘松向记者介绍,灵星村原来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在改善产业结构上思想不统一。了解到发展杂柑产业所带来的好处后,大家凝聚共识,树立信心,“我们组织30余名党员在这片土地上栽种杂柑,以此带动群众增收,并为发展杂柑产业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发展活力,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刘松说。

新闻推荐

实现文化底蕴与现代产业良性互动

盐亭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突出历史人文优势——实现文化底蕴与现代产业良性互动□陈冠宇本报记者祖明远现场“前不久...

盐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