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鸡大户到脱贫达人

绵阳晚报 2019-06-12 10:27 大字

为全县范围内的养鸡户提供优质鸡苗和养殖技术,结对帮扶30余户建档立卡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盐亭县人大代表、盐亭琪霞土鸡养殖协会会长潘小军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扶贫一线,为绵阳市脱贫攻坚奉献智慧与力量,去年被评为全市第二届“脱贫达人”。

■记者范萌

发展林下养殖让深山土鸡变身“金凤凰”

“目前我们已出栏成鸡2万多只,计划今年全年出栏成鸡5万多只,力争年收入突破300万元大关。”近日,潘小军望着自家土鸡养殖场里咯哒咯哒欢叫着满山奔跑的一群群鸡仔,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对今年的收入充满了希望。

潘小军是盐亭云溪镇昝家村人,曾经以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的他,不断探索寻求更好的赚钱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乡下喂养的土鸡,他由此得到启发,看到了更大的“钱”景,于是用多年的积蓄办起养殖场,开始从事土鸡养殖。

“盐亭地处丘区,光照充足,森林面积广阔,从事林下土鸡养殖有着很好的优势。”对于这个决定,潘小军信心满满地说。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和积累,他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去年,他家土鸡养殖场饲养鸡苗达10余万只,出栏成鸡4万多只,实现年收入200多万元。在他的出色经营下,小小深山土鸡已变身成为帮助山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凤凰”,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法宝”。

自家养殖土鸡发展致富了,作为人大代表的潘小军想着如何带领更多群众养殖土鸡脱贫致富。2016年,他牵头成立了盐亭琪霞土鸡养殖协会,为全县土鸡养殖户提供优质鸡苗和养殖技术服务,帮助他们进行品种选育工作。针对市场上土鸡品种众多、品质良莠不齐的情况,为防止村民盲目养殖,潘小军对土鸡新品种进行了试养,把品质优、抗病强、肉质好的新品种推荐给养殖户。几年来,他带领协会开展各类品种比较试养试验13个,饲养鸡苗100余万只,筛选出7个优良品种,推广150万余只,同时成功研发出“发酵床养殖技术”“生物消毒技术”两项土鸡养殖技术,并在全县推广。他说,利用这两项技术可达到零排放、零污染、生态循环养殖,还可使土鸡养殖成本降低5-7元。

结对帮扶带领更多群众奔小康

“这些土鸡苗都是潘会长免费提供给我们的,等到成鸡出栏后,要卖3000多元钱呢。”昝家村村民潘仕虎告诉记者,他因为眼睛残疾,外出打工不便,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曾经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了帮助他家尽快脱贫致富,潘小军不仅将他安置到自己的养殖场当消毒工,每月能挣工资2600多元,还免费给他家提供了鸡苗60余只,并教给他们养殖技术,让他们一家实现了脱贫致富。

潘仕虎只是潘小军结对帮扶的众多贫困村民中的一员。近3年来,他结对帮扶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0余户,为他们免费提供土鸡苗600余只,免费为他们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为了确保这些鸡苗健康茁壮成长,最大限度减少死亡率,他还特别将这些鸡苗在自己的养殖场里养到1斤左右再发放给各养殖户。同时,他通过协会对这些养殖户的成鸡全部包回收,解决了他们的销路问题。

在潘小军的倾心帮扶下,这些贫困家庭通过养鸡这一项就实现了每年人均增收上千元。截至去年底,他所结对帮扶的30余户贫困户已有20余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众,潘小军则通过安置他们到养殖场打工就业来解决他们的增收问题。云溪镇河溪村村民孙健是一位智障残疾人,由于父母双双因病去世,他只能靠叔叔一家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与生活照顾。潘小军在基层走访调研中得知孙健的困难处境后,将他安置到了自己的养殖场当饲养员,为他提供吃住,每月为他发放工资近2000元,彻底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近3年来,潘小军安置了4名像孙健这样的残疾困难群众到他的养殖场打工就业,帮助他们找到致富门路。

在致富发展中不忘回馈家乡,带领更多群众共同致富,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潘小军用无私奉献诠释了履职情怀,赢得了社会赞誉。

新闻推荐

绵阳市公布1-5月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有提升地表水达标率下降

本报讯(记者胥江)记者近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1-5月,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去年改善明显,优良天数比例为87.9%,同比上升12.6...

盐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