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与柏梓人民情谊更浓
“内江街”是柏梓人感谢内江人民的一个缩影
内江市援建的盐亭县柏梓镇文化广场
内江市援建的教学楼
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盐亭县柏梓镇,全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多元。地震发生后,内江市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情援柏梓镇。一时间,人力、物力、资金汇集到柏梓,一份份特殊的情谊让内江市与四百多公里外的盐亭县实现了“无缝对接”。
现在,柏梓镇路通了,学校盖起来了,对口援建的产业项目也稳步发展……在柏梓这片土地上,到处都呈现出一幅幅安居乐业、和谐奋进的美丽画卷。近日,记者也走进了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探访十年来的蝶变。
■记者安达福文/图
在集中安置区柏梓镇八角村(现马鞍村),走进村落,但见青山绿树的环抱中一幢幢独具特色的川北民居映入眼帘。民居大都是2层高,在养殖大户陈世彬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他的家中,一楼一底的房屋显得宽敞明亮,房间内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住房后面,一排现代的生态养殖场不时传出猪叫声。“内江不仅帮我们修了房、建了养殖小区,还派来畜牧专家指导我们养猪!”陈世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怀感恩。
八角村集中安置点是内江市对口援建盐亭县柏梓镇的首批重点项目之一。包含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管网、场地平整等)、道路工程和生态畜牧家园建设,共投资600余万元,安置灾民40户,于2010年10月投入使用。在对口援建中,内江市除了“输血”,还发挥该市养殖业的传统优势,帮助灾区群众提升“造血”功能。援建的48处畜牧生态养殖家园项目投入使用后,年出栏生猪近万头。
在柏梓镇,有一条1200米的街道,这条街道现已经成为柏梓镇行政、商业中心区。而当地的群众对这条街也有着别样的称呼——“内江街”。“内江街”是内江市投入援建资金340余万元于2008年10月动工兴建,建成后的内江街,安置居民300余户,同时镇政府机关、卫生院、文化站、广播站、派出所等单位全部迁入。“‘内江街\’是我们柏梓人为感谢内江人民的一个缩影,在大灾面前,内江人民情援柏梓,这份恩情值得我们铭记。”柏梓镇镇长王淼说,今天柏梓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内江人民的鼎力支持。
柏梓镇中心小学排危工程、柏梓镇初级中学重建工程、柏梓中心卫生院门诊楼维修加固工程,以及中心村、白鹤村、三元村、三合村、八角村灾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项目……一处处灾后重建工程都彰显出内江人民的无私大爱。据统计,在灾后重建中,内江市对口援建共35个项目,先后到位援建资金和捐赠物资共1440.5万元,争取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10万元,顺利完成了柏梓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和产业发展等25个工程援建项目、10个捐建项目,最终在碎石瓦砾上建起了一个新柏梓。
柏梓镇也正是在这种无私大爱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据统计,这十年来,全镇粮油总产达到2.1万吨,增长10%。全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8万吨,出栏生猪2.49万头、羊1.4万只、牛1700头、小家禽25.2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9亿元。2008年,柏梓镇人均纯收入7100元。2018年,柏梓镇人均纯收入达到14061元,是2008年的1.98倍。全镇189户333人脱贫,全镇贫困发生率降至0.89%。
一处处援建工程的使用,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发展,一串串亮眼的数据,都昭示着柏梓人的发展离不开内江的援建。十年后,内江与柏梓镇的深厚情谊依然延续,现在,两地正携手向前,谱写“后援建”时代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内江献大爱 共筑新柏梓——写在内江援建“5·12”地震灾区绵阳市盐亭县柏梓镇十周年之际
◇全媒体记者黄彬鹏一幢幢学校新楼和集中居民点拔地而起,学校传出了琅琅读书声,一个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应运而生,一项项民生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震后十年,绵阳市盐亭县柏梓镇,在群山环抱中愈加...
盐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