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献大爱 共筑新柏梓——写在内江援建“5·12”地震灾区绵阳市盐亭县柏梓镇十周年之际

内江日报 2018-05-12 07:47 大字

◇全媒体记者 黄彬鹏

一幢幢学校新楼和集中居民点拔地而起,学校传出了琅琅读书声,一个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应运而生,一项项民生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震后十年,绵阳市盐亭县柏梓镇,在群山环抱中愈加美丽。

回望十年,柏梓已获新生。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内江倾情倾力对柏梓镇开展了对口援建工作。不惧艰难、勇于奉献的内江力量,坚定了柏梓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

牵手十年,内江与柏梓因共克时艰而情深似海……

竭尽全力——

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

5月,是生机盎然的时节。然而,时光回到十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突袭汶川,巴蜀大地遭受重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北部深丘山区的柏梓镇受到波及:全镇17个村和1个社区普遍受灾,造成1人死亡、125人受伤;工矿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受灾68户,毁损设备、设施8台(套);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多亩,死亡畜禽14万多只(头);场镇和农村倒塌、毁损房屋100多万平方米,毁损公路88公里、桥梁14座、水库5座,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多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严重的灾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为加快灾区恢复重建,2008年6月17日,省政府第七次常务会通过了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实施意见。按照意见要求,确定由内江市对口援建绵阳市盐亭县柏梓镇。

3天后,也就是2008年6月20日,内江市委主要领导率内江党政军领导和各县(区)委书记、部门负责人赶赴柏梓镇。此行,他们目标明确——开展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对接。当天,内江市委主要领导一行深入学校、医院和群众集中安置点以及重灾村组,一一查看灾情,并为当地捐赠资金100万元。

大灾无情,大爱无疆。

“内江将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柏梓镇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坚定的语气透露出内江市委、市政府对援建的信心和决心。现场成立了内江市对口支援柏梓镇领导小组,这大大鼓舞了柏梓镇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困难、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内江援建柏梓镇的大幕就此拉开。

2008年6月23日,内江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内江市对口支援盐亭县柏梓镇灾后重建工作,确立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总体思路,并出台《内江市对口支援盐亭县柏梓镇灾后重建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半年时间做好柏梓镇公共基础设施重建,两年半时间做好种养技术帮扶、新农村建设以及医疗、教育等人才培训工作。

第二天,内江市对口支援盐亭县柏梓镇灾后重建工作联络处筹建完毕,援建工作全面开展。

从省委、省政府安排布置,到内江市对口支援盐亭县柏梓镇工作全面开展,仅用了7天时间。

迅速行动——

倾注满腔热情援建项目

作为第二批前往灾区援建的工作人员之一,市发改委副主任何超追忆当时援建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记忆很深刻的就是到达柏梓镇的当天已经是晚上了,余震特别多,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当地人的镇定鼓舞了我们。”

在柏梓镇援建的20多天里,何超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苦共救灾,“他们不等不靠、奋力自救、恢复生产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激励了我们一定要把项目尽快地高质量建成。”

在援建过程中,内江派出了发改、教育、卫生、农业、规划建设、民政、质监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分批次驻扎在重建工作联络处,具体负责援建工作的联络、协调工作。并先后派出了各行业的专家组3批共28人,到柏梓镇对受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就灾后重建方案、农业产业发展、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等开展专题调查;会同盐亭县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及受援单位负责人,对灾后重建项目逐个进行实地查看,并对每个项目进行论证,在反复会商的基础上,就援建项目形成了共同意见。

经过对柏梓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根据“科学援建、务实援建、和谐援建”原则,工作组制定了柏梓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根据双方会商援建项目的情况,经内江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确定了首批以灾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卫生等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项目为重点的16个援建项目。其中,受灾群众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村级组织建设项目5个,学校建设项目4个,卫生建设、场镇规划项目各1个。

2008年8月1日,内江市政府主要领导一行再次来到柏梓镇,为首批启动项目——柏梓初中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奠基,并解决援建中的具体困难。当天,最激动的是老师们,他们表示,“我们不教好书、育好人,就对不起内江人民的支持与厚爱。”

“一切从实际出发,滚动实施援建项目,启动第一批,研究第二批,准备第三批。”内江市委确定了对口支援思路。

起早贪黑、废寝忘食,这是内江援建人的真实写照。援建工程队发扬“晴天抢着干、雨天巧中干、晚上挑灯干、节假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的精神,顶烈日、冒酷暑,抗严寒、战冰雪,确保了援建工程不仅进度快,而且质量好。

2009年3月,通过7个月的努力,援建的第一批16个项目就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那是一天一小变,三天一大变。”柏梓镇的受灾群众亲眼见证了援建项目从无到有的变化。他们感叹道,内江真是把柏梓当成了自己的一个镇来建设,这份无私大爱让我们感动。”

“再接再厉,为援建工作立新功!”成了当时援建工作人员的共识。

紧接着,第二批援建项目紧锣密鼓展开,主要包括灾民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柏梓场镇街道维修、恢复建设等项目,帮助柏梓人民解决好安置问题。

真情援助——

为柏梓长远发展打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援建柏梓镇,教育是“重头戏”。

汶川地震后,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等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支持柏梓镇办好教育刻不容缓。

“在计划援建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所需,内江各单位广泛行动,增加了15个援建和援助项目。”何超介绍,主要包括受灾贫困学生助学资金、教学设备、农用耕整机、信息化平台建设、镇团委阵地建设等项目。

2008年8月,经市领导联系、引荐,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加入到内江市对口支援柏梓镇灾后重建行列,积极为柏梓镇捐赠物资、奉献爱心,向柏梓镇学校捐赠电脑64台、课桌750套;内江市红十字会捐赠20万元,支援柏梓中学新建板房教室、柏梓中心小学震毁房屋维修;内江市级机关离退休老同志慷慨解囊,捐款1.2万元帮扶柏梓镇受灾贫困学生;内江市人社部门向盐亭县社保局机关和柏梓镇等援助6.5万元,帮助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共青团内江市委援助3万元,支持柏梓镇团委阵地建设。

内江人民的无私大爱,深深鼓舞了柏梓镇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勤奋学习、刻苦专研蔚然成风。

此外,内江市还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向省上有关部门汇报盐亭县柏梓镇的受灾情况,争取省上的支持。2009年,省以工代赈办安排盐亭县柏梓镇以工代赈专项资金100万元,投入到白鹤村和八角村的村道建设中。

内江市协助柏梓镇全力抓好以生猪养殖为重点的产业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以八角村为重点,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家园48处,帮助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着力增强柏梓镇的“造血”功能,交给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内江市捐赠耕整机20台,还协助柏梓镇全力抓好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实用技术培训、村两委干部培训、教育师资培训、医疗卫生业务培训。

为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资金、物资和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援建单位同受援方一道紧紧抓住对口支援立项、建设工程招投标、资金审批拨付、捐赠物资分配等重点环节和建材质量关、施工质量关等,设置监督关口,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不留监管空白和死角,确保了建筑工程进度快、质量好。

经过两年多的援建,内江市共投入援建资金1440.7万元,圆满完成了36个援建项目,还与柏梓镇一道打造出了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核桃基地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为柏梓镇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震后十年——

内江与柏梓结下不解缘

最大的感恩是加快发展振兴,最大的回报是建设美丽家园。

2013年5月12日,正值“5·12”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之际,一封来自绵阳的感谢信寄到了内江。

信中这样写道:“五年前,震惊世界的8.0级地震重创绵阳,灾区山河破碎、百废待举。在自身同样受灾的情况下,内江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伍星夜驰援内江市。灾后重建中又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对口援建盐亭县柏梓镇。内江街、柏梓中学、八角村生态养殖家园等一批优质重建设施,见证了两地人民的深厚友谊。今天的灾区,新城风景如画,村寨特色鲜明,学校群楼坚固,医院设施齐备,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内江人民的深情厚谊,绵阳人民永远铭记、永远感恩!”

时间走到今天,转眼已是震后十年。

遥想地震那年,柏梓镇工农业总值仅有0.97亿元,人均纯收入7100元;核桃种植面积不足1万亩;全镇行政村公路硬化22公里,硬化率不到20%;自来水站仅有1个;镇、村组道路附属设施建设薄弱,不仅场镇道路未硬化,连路灯都未安装。

站在灾后援建奠定的坚实基础上,柏梓人民继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感恩奋进。

“如今的柏梓镇,现代产业取得新发展,民生工程实现新跨越,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环境整治展现新面貌。”盐亭县项目推进服务中心主任胥瀛介绍,2017年,柏梓镇共实现工农业总值2.19亿元,是震前的2.26倍;人均纯收入达到14061元,是震前的1.98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镇行政村公路硬化率100%,自来水站规模扩大到8个,场镇路灯130盏……内江援建的柏梓镇,正在奋进中书写新篇章,柏梓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更值得一提的是,十年间,柏梓镇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卫生乡镇”荣誉称号,柏梓镇八角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十年过去了,那里的人们没有忘记,内江人民不远数百里奔赴柏梓的情形;没有忘记,援建者们头顶烈日、脚踩泥泞的援建情形;没有忘记,内江与柏梓结下的不解之缘。

2018年5月2日,来自盐亭县委县政府的代表一行来到内江,邀请内江相关单位,在震后十年之际再回柏梓看一看。

正如胥瀛说的那样,“盐亭县的灾后重建、柏梓人民的美好生活,与内江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内江人民的无私支援分不开,内江与柏梓的情谊永远都在!”

(本版图片由内江市发改委、盐亭县柏梓镇提供)

新闻推荐

清明祭祀高峰到 森林防火更重要

(记者陈村铭文/图)4月2日,记者在高坪区黄溪乡白岩店村看到,5名巡山员正在对境内的“重点公益林保护区”进行日常巡逻。黄溪乡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溪乡目前有近2万亩林地,覆盖率近70%。为进一步保...

盐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