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盐亭县折弓乡大里村驻村农技员白培源—— 走村串户探“穷根” 致富“真经”送上门

绵阳日报 2017-06-14 07:10 大字

□本报记者安达福

白培源是盐亭县折弓乡大里村的驻村农技员。驻村期间,他把畜牧业养殖技术指导与服务摆在突出位置,还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做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近日,白培源获得省“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优秀农技员的荣誉称号。

盐亭县折弓乡大里村地处偏僻,属于典型的丘区贫困村。该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仅靠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作为大里村的驻村技术员,白培源到村之后积极走访,经常到村民家中与村民探讨发展之路。在摸清该村家底后,白培源发现该村部分村民有发展畜牧业的想法,于是,白培源利用自己在畜牧业养殖技术上的优势,对该村进行了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确立了发展养殖大户的思路。

“谈脱贫,必须要有过硬的项目才能发展。”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告诉白培源,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通过我走村串户,与村民反复交流探讨后,我认为发展特色产业才是村民奔向小康的希望之路。”

随后,白培源把有意愿发展畜牧业的10余名村民带到县内外的大型养殖场参观学习。经过考察,村民任长清和任延珍在白培源的帮助下创办了盐亭县大里村生猪养殖场和肉兔养殖场。养殖场建立后,白培源凭着过硬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多次组织村民开展技术培训会,对养殖场的场地规划、养殖技术、饲料兽药投入、生产管理等进行培训。

如今,任长清的生猪养殖场,现存栏能繁母猪72头、后备母猪36头、育肥猪1342头、年出栏生猪2700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任延珍的肉兔养殖场,养殖种兔260只,存栏1400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养殖场务工挣钱,还能跟着农技员学技术,真是一举两得。”在生猪养殖场务工的村民董高华说,全年收入接近1.5万元。

虽然带动了部分村民致富,但仍有部分村民仍处于贫困状态。为此,白培源又探索了脱贫新模式,利用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通过协调,大里村生猪养殖场与贫困户“联姻”,签订代养合同,为贫困户免费发放仔猪,并统一回收、销售。销售收入扣除仔猪成本后,其余返还给贫困户。

通过养殖大户的带动,大里村的畜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仅2016年就出栏生猪、牛羊4000余头,小家禽30000余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500元。

新闻推荐

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昨举行盐亭县文化主题日展演 嫘祖故里风情 游客惊呼“好美”

本报成都电(仝青记者张登军文/图)昨(11日)是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的第二天,“嫘祖故里”盐亭县文化主题日展演,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西城事广场举行。上午和下午的两场演...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