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注绵阳市教育亮点之二“互联网+教育”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绵阳市加快推进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

绵阳日报 2017-05-23 09:08 大字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课题中期教学观摩与研讨交流活动

“灾区教师培训”项目

名校网络课堂

“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

绵阳教育城域网市网络中心

盐亭县两河镇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去年政府出资为该校建起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如今,该校学生只需通过“班班通”,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这得益于绵阳市大力实施的“互联网+教育”工程。

作为国家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市早在2002年就在西部率先建设了教育城域网,采取“统一接入、统一出口、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和“多运营商接入、多互联网出口”的运营模式进行运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市教体系统抢抓机遇,以创新机制为抓手,以经费投入为保障,以融合创新为驱动,积极实施“互联网+教育”计划,全市所有中小学均已接入教育城域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2015年,绵阳市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助推教育信息化走上发展快车道。在全市教育领域,已形成了教育专网全面覆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教师能力快速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所有学校基本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有力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绵阳市已建成多媒体教室9831个;开通了绵阳教育云服务平台、绵阳教育资源中心、绵阳教育资源推送平台等“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实验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经验被教育部作为智慧教育的经典案例推荐入选国家发改委等十二个部门编制的《2015智慧城市建设白皮书》,并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场会作展示。乘着“互联网+”快车,国家科技城的智慧教育、幸福教育特色得到充分彰显。

搭平台

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我们只需点开‘绵阳教育信息网\’,就能学习提升自己。”采访中,两河小学老师李馨深有感触地说道。与李馨老师一样,北川民族中学老师刘霞也深切感受到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与好处。北川民族中学由于地处禹里镇,老师能走出校门学习的机会不多,但他们借助“互联网+”,获得了与城区学校一样的学习提升机会,对增强传道授业能力大有裨益。

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短缺,是教育均衡发展不可逃避的一道“硬伤”。绵阳市通过搭建绵阳市教育云服务平台、绵阳教育资源中心、绵阳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学习平台、绵阳教育质量监测平台等“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基本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其中,“绵阳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学习平台”已建成覆盖音体美等本地特色的23门课程资源,注册人数达82905人,参与选课人数达75538人,学习人数达805057人次,实现了全市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网上学习、测定和学分认定。

同时,绵阳市印发《绵阳市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启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联合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共同制作职业教育网络课程,逐步实现中高职学生网上选课学习和学分认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大数据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绵阳市以大数据应用为依托,开发教学质量检测平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发的“生学堂”教学质量检测APP,通过手机客户端可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年级组及老师对相关管理数据的综合运用,为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目前,“生学堂”APP已在全市高中学生、家长、教师中普遍使用,用户人数达到17万,并在全国推广。

教育技术的创新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为教育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据介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分析,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把握全市教育的整体发展现状;学生或教师可以清楚直观地发现在某些知识板块或能力层次上的差距,明确学业的障碍点和增长点,找准“薄弱点”对症下药;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与教师进行即时沟通交流,参与学校教学。

紧跟互联网时代,绵阳市用活了教育大数据。近年来,绵阳教育资源中心共建资源240万余条,试题180万余道,容量近10T,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学校全覆盖,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版本、单元、章节的数字资源全覆盖。依托国家、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实现经费、教师、学生、办学条件的精准管理,并实现对学生资助、免费营养午餐、校舍安全、异地转学流动等教育民生工作进行动态管理。

谋新路

建设“三个课堂”助推教育精准帮扶

如何打通农村教育教学资源“最后一公里”,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成为摆在教育系统面前的一次“大考”。绵阳市不断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互联网+教育”基础环境建设。全市所有中小学均已接入教育城域网,市中心互联网出口达到6.7G,数字校园和教育专网建设不断加快,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70%的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80%的教师、60%的初中以上学生和20%的小学生有学习空间,实现“人人通”。

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建设“名校网络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三个课堂并同步在线传输。在全市选择30所名优学校统一建设录播教室,实施“名校课堂”同步在线传输,完成不同录播平台的整合,实现录播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开展名校带弱校的结对帮扶,采用实时双向互动课堂的方式,整体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同时,利用网络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和在线研修。在市电教馆建立网络直播教室、课程制作室,统一建立在线学习平台,邀请专家和名优特教师通过平台开展教师在线培训。结对帮扶学校也利用该平台实时开展异地在线研修和联合教研,较好解决了教师培训的工学矛盾,节约了培训经费。绵阳市还发动教师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将活动结果与教师评职、评优、晋级相结合。

为进一步增强教师对课堂信息技术手段的重视,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富乐实小紧紧围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特色”主题,积极开展“晒课录课”活动,涉及学校所有学段、所有科目,充分调动了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提升了该校教师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晒课录课”活动吸引学校教师踊跃参与,晒课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精心设计教案,准备课件,及时上到指定网站待评;录课活动中老师们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学生们积极配合,气氛活跃,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理念。

“为让‘互联网+教育’发挥更大作用,绵阳市还采取以活动为载体、以资源共建共享为依托、以地方特色系统建设为抓手等手段,丰富内容,提高师生的参与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电化教育馆相关负责人说,2014年,绵阳市启动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近三年全市教师在国家平台晒课2.4万余节;近30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开展了Mooc、“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多种形式的智慧教育试点工程。

乐分享

建立推送渠道助推教育信息惠民

“现在,我们学生和爸妈在家,只要有网络就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很方便快捷。”绵阳富乐中学学生魏羽楦告诉记者。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师生和家长通过教育资源平台了解更多信息,享受到教育信息惠民带来的实在好处。

在建立完善推送渠道方面,绵阳市除了开通有“绵阳教育资源中心”“高中选修课”“生学堂”“电子学生证”等多个APP外,还与绵阳电视台联合开办绵阳教育资讯频道,利用广电数字电视开通“绵阳教育信息服务平台”VOD点播频道,开通电信数字电视ITV频道,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数字电视进入千家万户,惠及广大市民。

不仅如此,绵阳市还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对口援建的阿坝州红原县和壤塘县,这两个县的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绵阳教育资源中心”,观看绵阳教师的授课视频,共享绵阳优质数字化资源。“接下来,我们将为这壤塘县和红原县的老师在绵阳教育资源中心注册账号,届时,那里的老师还可以下载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可以上传当地教师授课视频,在该平台与绵阳教师交流互动。”市电教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另外,绵阳市与绵阳移动和“绵州通”合作,开发推行“绵阳电子学生证”,采用一卡双芯的方式,实现学生校内“一卡通”、校外“绵州通”。目前,已在全市10所学校试点,有34200名学生、3452名教师、54300名家长使用。

此外,“互联网+教育”还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市教育和体育局与长虹合作,建立“绵阳教育众创团队”;积极引入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极大提升了城域网线路质量;采用“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方式与新华文轩、浪潮、微软等多家软件企业进行长期合作,互利双赢。

“互联网+教育”顺应国家教育政策发展导向,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不可逆转的革命性浪潮。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绵阳市承办首届西南地区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300余名教育界专家会聚一堂,为高中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问诊把脉”,对促进西南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乘着“互联网+”快车,绵阳教育改革正深入推进,必将助推绵阳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重人才

激发“双创”热情增强教育辐射范围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百业兴。沐浴着改革东风,绵阳市教体系统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教育事业正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绵阳市着力服务在绵高校,以服务科技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组织在绵高校积极参与15项创新改革。

2016年,在绵高校共引进教授17人、博士28人、硕士76人。

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市教育和体育局指导在绵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职业技术学院得到省教育厅立项项目达35项;鼓励3所市属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相关课程,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和辅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组织四万余名在绵大学生参加现场招聘会和就业创业培训,并组织1000余名大学师生参加全国双创活动周绵阳分会场创客高校行活动,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89.1%。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启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正式成立,揭开了绵阳市职业院校办校入园区的新型现代学徒制序幕。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富乐绵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功申报科技部高新技术孵化器。

不仅如此,在绵高校5个学科和专业入围全省特色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西南科技大学正式设立,13所高校设有军民融合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达7.3万人;西南科技大学被列为“双一流”建设单位和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绵阳师范学院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被省教育厅纳入第三批转型发展高校建设单位。

在大力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在绵院校累计开设电子商务相关专业7个,在西南科技大学、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绵阳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学校累计开展电商人才培训5500余人次,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培训学院绵阳分中心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这一切都为绵阳市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一号工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绵阳市通过“双聘双挂”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到企业受聘技术带头人、科技型企业家到高校受聘兼职产业教授,技术人才到基层生产一线下挂服务、基层人才上挂学习锻炼),采取内培外引多种手段,积极尝试建设一支学技并重、专兼结合、稳定发展的“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不仅如此,绵阳市还通过开展教师远程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近年来,绵阳市先后承担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区教师培训”、微软“携手助学”等教师培训项目工作,完成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等级的“二合一”培训2.5万余人,获得信息技术高级合格证书的教师达3000余人。2015年起,绵阳市全面启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培训教师32941人,为今年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专业发展,实现教师终身学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如今,全市教育工作者正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探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努力让幸福教育深入千家万户。(黄小芹)

新闻推荐

绵阳 盐亭县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助推产业发展

今年是盐亭县委的“六大突破攻坚年”,也是县委组织部提出的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建设年。县供销社依托产业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近日,盐亭县供销社2017年辣椒移栽技术培训现场会在为农服务中心(玉龙镇)召开...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