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躺着不起来”
***,让老何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郑云霞 特约通讯员 张晓明
2月26日,笔者走进盐亭县黄甸镇盛水村村民何红专的家,但见房后密林里鸡鸭成群,一把把玉米撒下去,鸡鸭争相抢食,菜园里蔬菜竞肥争绿,鱼塘里何红专一脸欢笑地忙着撒网捕鱼,条条大鱼网中扑腾,溅得水花老高……围观的人群阵阵欢叫、鼓掌,纷纷赞扬着何红专。
帮扶 扶起脱贫的信心
何红专今年56岁,他的妻子任正琼常年病痛不断,2014年因病住院和手术三次,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外债。2015年初何红专被列为贫困户,成为***对象。
何红专回忆,在自家院坝里,县里的帮扶干部与他促膝谈心,共商脱贫致富之策;田间地头,农忙助耕……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帮扶人员提出养鸡和扩大鱼塘致富的建议,得到何红专夫妇的赞同,帮扶人员送上帮扶金,还请来“科技财神”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同时帮助联系黄甸镇农村信用社争取贷款1万元。
拿着这笔雪中送炭的帮扶金和贷款,夫妻俩感动得热泪盈眶,暗暗发誓要干出点名堂来,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早日脱贫致富。
苦干 换来丰收的喜悦
***把“水肥”浇到了穷根上,充分调动起了何红专夫妇勤劳致富的热情。夫妻同了心,黄土变成金。他们用帮扶金买来60多只鸡,用贷款将原来的一口小鱼塘扩建成两口大鱼塘,买来草鱼、花鲢放上。夫妻俩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打扫卫生、准备早饭。锅烧着的空隙也去割草喂鱼,喂养小鸡。一切收拾妥当后,妻子因体弱在家喂鸡、喂鱼、做饭,何红专下地干活,一个人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种6亩多地,5亩多田……真的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就是吃午饭,何红专也习惯端着碗到鸡场、鱼塘边转转。看着小鸡和鱼儿一天天长大,何红专有说不出的高兴。
不到半年,何红专家的鸡已经长大,40多只公鸡一次性就卖了4700多元,剩下的20只母鸡留着下蛋。收获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桶金,夫妇俩高兴得合不拢嘴。紧接着,他们用这钱买回500只小鸭,利用田、塘、坡相连的优势放养生态鸭。何红专农忙在家种田,农闲到附近打短工,每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紧紧的,种田、养鸡、打工样样都干得有声有色,夫妇俩挥洒热汗,过上了种田饱肚子,养殖打工挣票子的生活。
收获 日子像倒着吃甘蔗
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丰硕的果实。何红专站在院坝边,沐浴着春日的暖阳,乐哈哈地跟笔者算起了去年的收入账:“粮食产值1万多元,养鸡、养鸭、养鱼收入2万多元,外出打短工挣了1万多元,一年纯收入三万来元。”老两口日子过得像倒着吃甘蔗——一截更比一截甜。他还说,要把养鸡、养鱼的经验传授给村里的人,让一些还处于贫困生活中的村民和他一样早日脱贫呢!
行走在何红专家麦苗青青、油菜花飘香的田野上,何红专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他扬了扬眉说:“帮扶使我树立起了致富的信心,帮我解决了缺资金、缺技术的困难。人还是要靠自己站起来。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躺着不起来。只要人勤快,哪有脱不了贫的哦。”何红专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田野上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家栽一棵树,解决油盐醋;家栽十棵树,解决衣和裤;家栽百棵树,快步奔富路。”这是流传在盐亭县农村的一首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出农民拥有了“摇钱树”后的欢快心情。盐亭是全国造林绿化模范...
盐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