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
□ 王佳 本报记者 袁媛
兵者之要是“不战而胜”,医学之要则是“治未病”。
预防为主,服务于民。作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正是秉承“治未病”的工作方针,撑起了人民群众健康的“保护伞”。
面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任务,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真履职,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把好卫生工作第一关口,成绩斐然。
数说绵阳市疾控成绩
●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11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0年,全市基本消除碘缺乏病;
●2013年,在全省率先消除疟疾,实现了国家基本消除麻风病的目标;
●2014年,顺利通过消除大骨节病省级评审;
●目前全市人群和家畜的血吸虫病感染率均为零;
● 成功处置了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和涪江水质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面落实防控措施,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完善预案建立机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一到春季,从事疾控工作30多年的传染病防控专家刘昌弟都会和同事们一起走遍各县市区、社区、乡镇卫生院和幼托机构开展急性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导。通过疫情监测预警、标本采集、预检分诊流程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地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在高发季节做好防控工作。
去年7月,绵阳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多地出现泥石流、洪涝灾害。全市疾控系统反应迅速,5支医疗卫生防疫队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地区,开展重点区域消毒杀虫、发放消毒药品、做好水质监测和健康教育,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深入基层、反应迅速、严谨对待、技术指导、监测预警、健康教育……在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应急工作中,这些重点环节俨然成为检验防控工作是否落实的“切片”。
工作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实施动态监控,开展疫情信息监测分析,建立了灵敏的疫情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加大了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指导培训力度,加强了对学校、社区、流动人口居住地等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传染病防控,分别对急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与寄生虫病、地方病制定防控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并重新修订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队伍,不定期开展突发事件模拟应急演练。
科学管理,部门联动。随着防控工作的深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机制和体系日臻完善。手足口病、狂犬病、疟疾、血吸虫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这些让人闻声色变的重点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在重点人群中的传播,连续两次被国务院防艾办评为全国优秀门诊;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级疾控中心结核病快速诊断和痰菌培养全覆盖。
如今,覆盖绵阳市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建立,艾滋病、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病等重大突发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免疫规划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全市无重大传染病流行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目标。
慢性病防治由点及面,健康知识深入人心;筑牢免疫规划防线,人口健康素质整体得到提升
“听了专家们的讲解,才知道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原来可以通过饮食、治疗等进行预防控制,长知识了。”近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深入盐亭县安家镇,进村入户宣传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63岁的刘玉彬大爷听完讲解后激动地说,“我会按专家讲的去做,争取让身体更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统称慢性病)发病率日益增多。对此,绵阳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慢性病防治原则,通过建立示范点(区),以点带面推进工作,构建了医院、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慢病防控工作网络,慢病防控工作也逐渐从分散走向系统,基本建成较为完善、贯穿人的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控体系。
最好的预防效果应该是不发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大力推进居民健康管理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普及健康知识,着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目前,全市建立并完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60余万份,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6.19%。通过对患者的管理治疗、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慢性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全市免疫规划工作也在持续长效推进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麻疹、控制疫苗针对性传染病为重点,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培训,狠抓一类疫苗接种的落实;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加强常规免疫预防工作和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人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全市无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暴发疫情,保持了26年无脊灰状态,28年无白喉病例,连续8年无流脑病例报告,麻疹、乙脑等发病低于全省平均发病水平。全市儿童扩大规划疫苗接种覆盖率达100%,“五苗”接种率达98%以上,新增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大于95%,全市316个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建成规范化门诊,免疫规划工作呈现良好势头。
完善硬件设施,提升实验室检测和信息化水平;人才科研双核驱动,为疾控能力建设保驾护航
走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大型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专业仪器设备应有尽有,覆盖常见传染病病原学检测、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常见食品风险监测和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卫生防护检测等。
近年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大设备购置力度,目前,实验室总面积达4310平方米,拥有专业仪器设备400多台,能开展A类检验项目208项,扩展项目105项,并先后取得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实验室资质认定、食品检验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等资质,卫生检验检测工作步入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
为进一步规范信息化建设,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上,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市民可以及时全面了解疾控信息、工作动态、健康教育知识、技术服务情况。此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严格规范进行疫情网络直报与管理,建立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急性传染病监测网络、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等监测系统。
人才是做好各项疾控工作的根本保证。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疾控人才队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自身实际,通过选拔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等方式,实现了人才的分级管理和分层次重点培养;依托公共卫生院校基地建设的平台,积极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泸州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等高校交流协作,为人才的选拔、培养,以及提高科研学术能力打下基础。
正是有了技术、人才等保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学术能力实现巨大飞跃:2011年至2013年,中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7篇,参与科研项目21项,在全省市州疾控中心中居领先水平;独立获得省、市科研项目近20项。承担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两项——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和结核病防治干预模式研究项目,已累计为132万城乡群众开展了免费的健康体检,免费拍摄DR-X胸片100万张,免费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30万支,为查出各类疾病的10万余人进行了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有健康,才有未来。正是通过不懈努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长效化的工作路径,成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娟)酒吧抽风机噪音扰民、餐馆油烟随意排放居民小区……近段时间,市民反映给市长热线的问题,经热线平台督促办理,相关部门及时调查处理,均得到有效解决。反映:塑料回收站烧塑料处理:禁烧...
盐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