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村相融建设幸福家园——盐亭精心打造新农村示范片纪实

绵阳日报 2013-08-02 03:03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晓明

日前,记者来到盐亭县两河镇高团村花卉基地采访,但见整村连片的玫瑰、非洲菊、康乃馨等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清香四溢,满脸堆笑的农民们正忙着采摘鲜花。他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一束鲜花要卖几块钱,采花等于在收钱呢。”

高团村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以新产业打造“西部花卉田园第一村”,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向山花卉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建成花卉大棚1000亩,生产兰花、玫瑰、非洲菊等70余个名优花卉品种,带动全村致富。去年全村实现产值3500万元,就地转移劳动力30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28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10元。

盐亭县把精心打造示范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按照“以点带面、以线促面、连点成片、整体推进”的思路,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创新“四突出、四改善、四提升、四带动”工作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新村建设交融互动发展。

坚持“四突出”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突出规划引领。聘请四川农业大学和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本着凸显自然风光、聚居适度、产业布局合理,完善公共服务的理念,按照“一轴两心四片五区”的规划结构,充分利用山、水、人文和自然景观等优势,依托农业和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休闲采摘、生态观光、民俗接待、度假疗养等特色乡村旅游业,形成了多彩多姿的生态特色经济。

突出农民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产村相融的主人。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理事会等民主管理形式,强化了“一事一议”议事规则,让群众真正参与到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来,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突出土地流转。按照自主自愿和农民、企业互惠互利的原则,灵活运用土地政策、盘活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机制,采取土地承租、土地入股、返租倒包以及农民就地务工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为农业产业规模发展和新村布局调整提供了用地保障。

突出“两化”互动。盐亭县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新农村综合体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共融。高团、白虎2个新农村综合体初具规模。配套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广场等设施,形成了“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城乡一体化”的农村新型社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格局。

坚持“四改善”

增强发展后劲

高标准改善基础设施。坚持“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综合示范、稳步推进”原则,近年来,先后整合农业、国土、农发、林业、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2.5亿元,完成土地整理3000亩,建设蓄水池50口,渠系25公里,主干道、田间作业道、旅游景观道等道路14.5公里,高团、白虎、鳌鱼建成“6+1”村级服务中心3处共1500平米、广场18000平米。

高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充分体现川西北民居特点,突出白墙灰瓦、坡屋面的民居风貌,选择不同风格、不同户型、不同建筑面积的砖混、砖木、纯木等17套农村住房标准图集,并配套了相应的建筑施工图和效果图,下发到乡镇、村,方便群众选择。示范片建成新民居1800套,新型民居占45%以上,农村住房在灾后重建中实现了上档升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鳌鱼村利用“土地双挂钩”政策,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拆房并院,统规自建,适度聚居,打造有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新型社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高强度改善产业结构。利用地处绵盐公路、成南巴高速、盐三路交汇处,紧邻县城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吃“生态饭”,发“绿色财”,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在梓江上游示范片建设“西部花都”,建成核心花卉基地3000亩,建成标准化花卉大棚2450亩,种植非洲菊、玫瑰、兰花、红掌等高端花卉70余个品种,带动本地农民和周边农户种植花卉550亩,梓江沿岸发展鳜鱼2000亩,在梓江上游示范片铁垭村发展大鲵、丁桂等特种水产500亩。

高密度改善干群关系。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提高了群众收入,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把政府的主张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架起了一座干群关系“连心桥”。

坚持“四提升”

增强对外影响力

提升文化内涵。与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业紧密结合,建设县城—复兴—鳌鱼—白虎—高团乡村旅游专线,在鳌鱼和复兴结合嫘祖文化旅游,规划建设农耕文化博览园,打通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血脉。

提升承载能力。扩大集中安置面,合理布局居民安置点和产业发展布局,集中成片使用土地,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又为农业产业规模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统筹规划建设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既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又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既方便了农民出行,又推进了产业发展。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引进向山生物科技公司、成都傲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高端花卉、珍稀苗木产业。目前,该公司已在鳌鱼村流转土地620亩,种植了观赏性玫瑰、薰衣草200亩,建成了银杏大道。同时,将在邻近的复兴村进一步扩建嫘祖农耕文化博览园及五星级酒店,形成农业、科研、旅游发展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相统一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提升品牌形象。2011年10月在“西部花都”核心区高团村举办盐亭首届赏花节,依托该区域富有特色的花卉产业、优美的生态环境,聚人气、造商机、谋发展,打响盐亭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嫘祖故里对外知名度。“把土地变成工厂,加速推进土地流转,把农民变成工人,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把家园变成花园,加速发展乡村经济。”位于盐亭县城郊的新农村示范片——西部花都,把传统的农业村庄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

坚持“四带动”

增强发展效益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采取企业投资、政府补助、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土地入股”等模式,发展壮大产业龙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两个示范片就地转移劳动力4000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500余万元,真正把田间变成了“车间”。

带动农民素质提升。围绕花卉产业,完成劳动力培训4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村民的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农民普遍掌握了1至2门致富的本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文明、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积极向上、勇于奉献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该区域立足花卉产业,引导农民发展旅游业,把花卉田园建成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宝地”,拉动了城市消费。

带动公共服务发展。按照“1+N”模式,建设以“两委”办公室为主体,集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3处2500平米,文化广场13000平米,方便了农民就近办事。

盐亭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一花引来百花开”。如今,在盐亭整村连片的优质果林、早熟梨、大五星枇杷、北京冬桃、大棚蔬菜、礼品西瓜、花卉基地等应运而生,高产、高质、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已达22.6万多亩。畜禽生态养殖在农村大面积推广,波尔山羊、“天府肉羊”逐步代替了多年的土种山羊。

新闻推荐

工业园区派出所成功处置一起民事纠纷

本报讯日前,盐亭县麻秧乡一女童不慎掉入鱼塘,经抢救无效死亡一事,引发纠纷,相关方面各执一词,在盐亭工业园区派出所的耐心细致调解下,达成满意调解协议。事件发生后,盐亭县工业园区派出所领导十...

盐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