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盐亭 生态打底引领发展转型

绵阳日报 2013-05-12 03:24 大字

【核心提示】

春日的午后,登临方兴未艾的嫘祖陵极目远眺,蜿蜒的栈道、清澈的湖水、通达的道路,恰似水墨丹青,笔笔勾勒,神采灵动;信步梓江、弥江河畔,澄澈江水映衬着满目青翠,徐徐流淌,波光粼粼……置身于此,转身之间,与美邂逅。

这便是今日的盐亭——历经“5·12”特大地震洗礼和五年岁月的涤荡,日益醇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秉持这样的理念,盐亭矢志要成为一个产业科技环保、城市文明畅通、农村生态美丽、旅游兴旺发达的生态经济强县。

全新的发展实践由此开始。近年来,盐亭始终坚持生态打底,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生态产业体系,引领经济大转型。

转型,促成了经济发展大跨越,也成就了今日的盐亭之美。

数据佐证:当前,盐亭三次产业结构比由41:31:28优化为36.4:37.5:26.1,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工业化率更是由19.6%提高到24.2%!全县亿元以上项目2011年仅8个,现在达到27个!

今年1-4月,盐亭县财政收入完成5.03亿元,较上年增长57%,完成全年总任务7亿元的71.98%,提前一个月并超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高端切入

构建“工业文明”

过去,在不少人的认知中,盐亭很落后。落后,则集中体现在工业。

然而,在盐亭县委书记陈朝先眼中,这不是盐亭自怨自艾的理由,而是盐亭奋起直追的突破点和优势所在。“船小好掉头。作为后发地区,我们有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可供参照和借鉴,追有目标,戒有所鉴。”“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由此确立,新型工业化也由此起步——

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布局。根据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盐亭确定机电制造、新型建材化工、医药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并高起点、高规格规划了三大产业园,使关联企业相对集中发展,延长产业链。

夯实基础,加强要素保障。盐亭已建成纵贯工业园区的嫘祖大道,横穿工业园区的11条双向四车道道路共12公里;建成10千伏电力专线、自来水厂、闸坝工程等基础设施,西陵大道、麻秧大桥、梓江河堤建设如火如荼。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然而,如何引进企业也并非一道简单的课题。许多地区的发展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只求引进更多的企业,那么,园区在获得短期利益的同时,也丧失了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园区内产业结构是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优”?无疑,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型产业、低碳环保产业的份额越重,就意味着产业结构越优。

基于这样的认识,盐亭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着力引进科技环保企业,促成了天路科技、新华康、美迪康等创新型、环保型、附加值高的企业在园区扎根。同时,加大企业技改科研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快实施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做大做强骨干企业。

此外,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和环保规划要求,对拟落户项目进行严格论证,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驻园区。

高端切入,构建“工业文明”。盐亭工业,强势起步!

数据佐证:当前,盐亭三次产业结构比由41:31:28优化为36.4:37.5:26.1,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工业化率更是由19.6%提高到24.2%!全县亿元以上项目2011年仅8个,现在达到27个!“1-4月,我县财政收入完成5.03亿元,较上年增长57%,完成全年总任务7亿元的71.98%,提前一个月并超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盐亭县委副书记、县长袁明对盐亭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提升品质

建设“山水盐亭”

今年4月1日起,盐亭县主城区开始实行全面“禁摩”,成为川内第一个在城区实行全面“禁摩”的县级城市。

与此相呼应,盐亭将新开6条公交线路,增加18辆公交车。现已新开公交线路4条,并在入城口的各个摩托车停放点设立公交站点,8分钟一趟,1元跑整个城区,人们能直接搭乘公交进城。

这一做法,赢得了普遍叫好。为啥?

答案显而易见: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公交体系日趋完善,应当提倡乘坐公交车这样的“绿色”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当前城镇居民对人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禁止“噪音大”、“机动性强而事故发生率较高”的摩托车进入主城区,是顺应民意之举。

近年来,盐亭围绕“绿色畅通”、“显山露水”两个主题,着力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屡有大手笔——

高规格制定和实施规划。聘请同济大学和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县城规划进行调整,坚持高绿化率、高容积率和低建筑密度的“两高一低”原则,合理布局了公园、广场、学校、医院等市政设施,确保“城市建在花园中”。

在旧城区,实施拆房还绿工程。拆除危旧房45万平方米,打通城市通道和城市天际线;通过规划建设嫘祖文化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在新老城区建设规划中新增绿色元素,将生态环保融入城市命脉。

在新城区,以山为骨,以水为灵,各功能组团融入生态绿地,着力建设“显山露水的现代新区”,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新城的建设,直接带来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如今的盐亭,已成了外来投资者兴办企业、谋求发展的“宝地”。大批企业纷纷相中这片投资办企业的“热土”,落户盐亭工业园区,成为了盐亭工业经济发展的先行军。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新建了城市干道12.7公里,新增绿地面积43.2万平方米,山水田园城市魅力初现,城镇化率由28%提高至36%。

提升城市风貌形象。对重点部位的建筑立面进行风貌打造,统一店招店牌,规范建筑风貌;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拆违治违、“洁城治堵”等一系列城市管理活动,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关系协调、和谐有序的城市生态系统。”这是盐亭县委书记陈朝先的一段话,同时也是如今盐亭的真实写照。

发挥优势

实现“兴农富民”

盐亭县新农乡鳌鱼村过去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农民过着“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油盐,家家都种粮和棉,户户都搞小而全”的农耕生活。

近年来,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和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鳌鱼村建起了花卉基地、银杏大道、古枣大道和“1+6”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即将建设分子生物花卉研究中心、嫘祖农耕文化艺术博览园等,日前该村还被评为“网友喜爱的绵阳市十大最美乡村”。

鳌鱼村的变化,仅为盐亭一例。

这样的变化,始于盐亭县委、县政府对县情的科学研判和针对长远发展作出的务实决策:利用盐亭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突出的生态优势,坚持“现代、特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做好生态农业这篇文章,实现农业产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领导前面带,群众加油干;建设新农村,人人作贡献。”县委书记陈朝先、县长袁明深入全县36个乡镇和重点村定规划、作点评、鼓士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具体问题,涉农部门以“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业共兴衰”为己任,深入田间地头、家庭院坝,搞好服务。

成果随之显现:以富驿为中心的葡萄基地、以八角为中心的花椒基地,以唐巴沿线、梓江流域为重心的工业原料林核心示范带,以玉龙、柏梓、石牛庙为中心的核桃产业走廊,以毛公、两河、麻秧等梓江沿岸乡镇为中心的大鲵、鳜鱼等特色水产、高端花卉产业带规模不断壮大,经营效益不断增加。

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不仅要重视“产”,更要重视“产销对接”。对此,盐亭遵循市场机制,建立品牌创建激励机制,鼓励注册农产品商标,支持名牌农产品认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位,为农添“金”。在此背景下,“亚隆核桃油”、“川椒王子”等“盐亭牌”农产品脱颖而出,豪迈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发挥优势壮大生态农业产业。盐亭,奏响了“兴农富民”新乐章。

文化为魂

打造“生态旅游”

4月3日,2万多海内外人士齐聚盐亭嫘祖陵,参加了民间祭祀嫘祖活动。当地民间艺人表演的“蚕龙”等民风民韵节目备受赞誉,被来宾们称为“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

尚在打造之中的嫘祖陵,就能有这么高的“人气”,这在全国所有景区来说,也属罕见。这反映出了嫘祖文化的莫大吸引力。

毫无疑问,对盐亭而言,嫘祖文化资源是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依托嫘祖陵发展文化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它既具有提升盐亭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又具有以一带百的现实产业集群带动性。

另一方面,旅游业因其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被誉为“无烟产业”、“朝阳产业”,也是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市委、市政府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战略背景下,依托嫘祖文化这一世界级品牌,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是盐亭打造新“增长极”的不二之选。

但嫘祖文化的打造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主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3—5年的时间来实现,也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手段是必然的。

目前,盐亭已经引进嘉信公司开发建设嫘祖陵景区,目前建设情况较好。预计2015年建成并全面对外开放,吸引海内外华夏儿女前来寻根祭祖。

与此同时,为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软实力,盐亭在中小学、机关干部、企业中开展嫘祖知识学习,同时,举全县之力为外来打造嫘祖文化的企业树立信心和决心。

盐亭还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提升“西部花都”吃、住、行、游、购、玩等旅游要素载体,着力打造“西部花都”观光农业走廊;建设麻秧乡胜利村新农村综合体,打造“西部水产”基地,发展观光垂钓旅游,打通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血脉,助推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统筹发展……

文化“为”魂,打造旅游目的地——盐亭,又一次挖掘出自身优势,迈出了成功实践的第一步。

整顿作风

积蓄发展正能量

干部作风,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乎人心向背。

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盐亭目标宏伟。然而,若干部作风不正,责任、措施得不到落实,那么,目标也只是一纸空谈。

因此,在追赶跨越大发展的征程中,盐亭始终把作风整顿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常抓不懈。“任何工作,只开会不落实等于零,不检查督促落实情况也等于零。怎么抓好落实?抓住了不落实的事和不落实的人,就抓好了落实。”这是陈朝先经常强调的一句话。

为了让干部体会“忠诚、信念、执行力”七个字,陈朝先还给每位县级领导送一本书《致加西亚的信》,“希望盐亭的干部们都能真正做到‘锐气藏于胸,才气现于事,义气示于人\’。”

律人先律己。要抓“不落实”,就要先从自身抓起。为此,县委出台了正式的“宣言”:要求县级四套班子做到的,县委班子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各级各部门做到的,四套班子必须首先做到;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一把手”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理念引领和制度约束下,一场剑指“庸、懒、散、冷、软、假、歪、奢”等突出问题的作风整顿风暴迅速在盐亭各级、各部门掀起,并且持久、深入——

创新开展了“局长下农村当书记、干部下社区转作风、村官上乡镇当委员、农民上大学转观念”的“两下两上”活动,引导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事”、集“百家智”。活动中,干部“沉了下去”,民意“浮了上来”,一大批关乎民生、关乎发展的问题被“纠”了出来并得到了有效整改。

扎实推进以讲责任、不推诿,讲实干、不折腾,讲效率、不拖沓,讲纪律、不松散“四讲四不”为主题的作风建设,狠刹不良风气,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形成了思进、思变、思干的良好发展氛围。

明察暗访,被认为是干部作风建设最有效的手段。而最有威慑力的“暗访”来自县领导。“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县领导到乡镇、部门看一看。不打招呼,如果工作不在状态,落实不好,很容易被抓个现行。”一位干部这样说。

与此配套的,还有全程督查督办制度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双备案”制度。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工作,除了定期向县目督办报告外,还要在县纪委监察局备案。

干部作风正了,工作落实了,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满意率和支持率更高了,干群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了……如今的盐亭,处处呈现出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光荣”总是在砥砺中成就,“梦想”总是因执着而闪耀!五年,是时间的节点,也是蓄势的自省。

不因循守旧的盐亭,正凭着智慧,以万丈豪情,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撰稿 张琨 谢家斌 何光振 编辑 罗屏 组版 宋燕 校对 王莉萍

新闻推荐

盐亭统筹兼顾改善民生

在盐亭县各乡镇政府,综合式一站服务大厅装饰一新,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让人称赞;一家家敬老院,环境优美,设备设施高档,老人其乐融融,安享幸福晚年,让人感叹;一所所学校建筑精美,管理有序,书声琅琅,催人向上...

盐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