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绵阳日报 2021-12-14 08:19 大字

□刘玉明

硬化水泥路、新建蓄水池、整治病险水利工程……冬闲人不闲,寒冬时节,走进三台县西平镇金星村2021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建设现场,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年龄大了没法外出务工,没想到村里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我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正在施工现场务工的村民王大才告诉记者,他和村里的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工地打工,每天能挣到140多元,“以工代赈项目真的是为我们老百姓造福!”

今年以来,三台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促进作用,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着力解决农村生产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以工代赈工作不断取得成效,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形成了“惠民济困、以劳取酬、排难创新、造福于民”的崭新面貌。

近年来,金星村大力发展脱贫奔康产业,带动脱贫户稳步增收。截至目前,全村发展藤椒种植1500亩,果园种植260亩,稻虾养殖138亩,56户脱贫户实现致富增收。

“产业发展起来了,但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跟上,特别是产业作业道没有硬化,产品运输很不方便。加之我们村多山地,缺水也是制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村党委书记傅宜凯介绍,此次以工代赈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实施,投入以工代赈资金536万元。项目的实施将补齐该村藤椒、稻虾及果蔬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的短板。

据介绍,该项目包括新建蓄水池5座、提灌站1座,整治山坪塘3口、石河堰1座,沟渠662米,埋设产业管道6230米,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该村5个社1100多村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难的问题。同时,新建产业道路4700余米,道路硬化后,将极大改善4个社700多人的出行条件,为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全村的基础设施,对我们合作社和几个家庭农场的生产发展作用巨大,再也不为藤椒运不出去发愁了。”藤椒产业基地负责人林勇说,藤椒收获季节,基地用工将近200多人,劳务支出在50万元以上。

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带动发展惠民产业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近就业的岗位。“项目建设中,我们用工首先考虑本村群众,特别是已脱贫户、特殊困难对象。”项目负责人说,项目实施以来,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近百人,基本上都是本村群众。

“因为疫情没有出去打工,村上有修路、修蓄水池的工程,村干部就打电话叫我来打零工。”易地搬迁户田瑞才说,通过培训,在工地上搬砂子、搅拌混凝土,这与自己以前在工地上从事的工作类型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既挣到钱又能照顾到家里老人。”

三台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群众能够充分参与。同时,该县也正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的模式,以工代赈与产业结合可以发挥更大功效,通过以工代赈扶持产业发展,进而能够借助产业发展带动闲散劳动力就业增收。

新闻推荐

三台县芦溪镇欣欣养殖家庭农场“三台县芦溪镇欣欣养殖家庭农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网络链接:http://www.santai.gov.cn/jrst/gsgg...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