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腊肠,给三台带来什么?
今年,绵阳腊肠在天猫销售规模是去年的2倍,这一趋势还在持续
●绵阳腊肠占领了天猫平台腊肠销售榜首的位置,成为继火锅、兔头之后四川的又一张美食名片●对于三台的很多人而言,农历不仅仅有24个节气,“双11”几乎是一年当中第25个“节气”
●很多返乡青年说,在县城既能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也能和家人团聚
满载着腊肠频繁出入的货车、仓库里堆满的包裹、穿梭在小城街道的快递员、在镜头前坚持几小时直播的“95后”返乡女孩……11月4日,绵阳市三台县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最近几年,绵阳腊肠占领了天猫平台腊肠销售榜首的位置,成为继火锅、兔头之后四川的又一张美食名片。2021年,天猫上绵阳腊肠整体销售规模是去年的2倍。“双11”期间,绵阳腊肠销量同比增长100%,“杨大爷”“蜀腊记”等品牌销售远超预期。
“三台县和以前很不一样了。因为电商平台,年轻人在县城也能通过互联网创业、就业。”“蜀腊记”创始人周小安说,“回乡做腊肠,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新场景
“双11”带来第25个“节气”
晚上8点,东塔村,涪江边上的物流打包仓库里人头攒动,机器中传来源源不断的订单,分拣人员在产品架之间来回忙碌,快递传输带持续滚动,仓库里胶带封盒的“嘶啦”声不断响起。
这是绵阳腊味品牌“杨大爷”旗下的一个物流仓。“双11”期间,杨勇回家晚,家人孩子都已熟睡。2018年,杨勇在宁波做空调安装师傅时,因一次高空作业意外导致脚后跟粉碎性骨折,不得不回到老家绵阳。
2020年,一年多没有工作的杨勇成为“杨大爷”工厂的打包工人,凭着踏实肯干,3个月内被提拔成行政负责人。杨勇说:“能回老家和家人一起生活,不用再高空作业,现在每天都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幸福。”
对于三台的很多人而言,农历不仅仅有24个节气,“双11”几乎是一年当中第25个“节气”。
“双11”期间,“杨大爷”腊肠天猫旗舰店销售火爆,11月1日当天下单总量破万,远超预期。“杨大爷”创始人杨虎估算,腊肠实际销量比计划的多了60%,“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发货,库存吃紧,我们也在加紧生产。”
1999年出生的王婕妤是“杨大爷”公司的主播。王婕妤原本在外打拼,因绵阳当地电商产业发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主播工作,于是辞职回家。
回家的不仅仅是王婕妤。这一款小小的土特产在电商平台上畅销,也让三台县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改变:干净整洁的工厂变多了,当地居民和返乡青年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很多返乡青年说,在县城既能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也能和家人团聚,一举两得。
新变化
数字化生产带来小城新机遇
“以前别人说起四川美食,只会想到火锅、兔头,现在说腊肠的人也多了。”周小安说。
“80后”周小安毕业后就接触互联网,先后在杭州、义乌做过服装类、纺织类电商生意,对电商运营颇有心得。2017年,绵阳呼吁家乡青年返乡就业。周小安积极响应,带着团队一起搬到绵阳。
2018年,周小安正式创办“蜀腊记”天猫旗舰店。恰逢天猫对地域美食关注度升温,小小的腊肠一下子踩上了风口。
2021年,天猫上绵阳腊肠整体销售规模是去年的2倍,这一趋势还在持续。
作为土生土长的绵阳人,周小安没想到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吃的腊味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不过,周小安发现,线上线下的消费者对腊味口味的倾向有区别。当地人喜欢传统腌制的肥油腊肠,嚼起来更有味道。而线上消费者更喜欢健康、低油的腊肠。
周小安和杨虎都看到了这一趋势。“数字化生产是最大的变化。”杨虎的日常工作,全在一台平板电脑上完成。平板的另一端,连接着数字化的生产设备——他将腌制流程和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将腌和熏的制作流程分开,每一个环节的每一项数据都得到实时监控。“比如苯并芘,我们通过新的工艺让其含量为零。”此外,杨虎还引入德国先进的切口设备,保证腊肠的最佳口感。
在后台数据支撑下,绵阳腊肠企业还在研究“辣味”口感,将辣度分为五大类,覆盖了平台上年轻人最爱吃的流行口味。
“别看三台是个小县城,但我们绵阳是‘科技城’。”杨虎说,正是由于绵阳当地已有的科技基础,传统的腊肠才能在短时间内被改造成包装版腊肠小零食。
与此同时,腊肠的畅销也推动了三台县腊肠市场规范化:摒弃过去家庭作坊模式,采用数字化的新手段生产高质量腊肠,销售规模每年以超过80%的速度增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敏邓洪)进入汛期以来,三元镇芦桥村9组社长张永军按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每天巡查、记录该组梨子树湾地灾滑坡点监测...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