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 3 年他发明麦冬智能烘干机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3-11 06:35 大字

李兴智展示烘干机组。

□邓洪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文/图

切割、焊接、打磨、组装、喷漆……近日,笔者在三台县灵兴镇灵峰村一家公司里看到,工人们正在技术负责人李兴智的指挥下,认真加工麦冬烘干机组。焊枪挥动,钢花飞溅,一台烘干机组锅炉渐渐成形。

“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进行打造。”麦冬烘干机组的发明者李兴智告诉笔者,这种烘干机不但可以烘烤麦冬,还可以对玉米、小麦、稻谷等农作物进行烘干处理,很受当地群众和种植大户欢迎。

李兴智说,为了发明这套设备,他整整用了3年的时间。

致力研发 不言退休

今年59岁的李兴智是原三台县黄磷厂职工。随着环境保护和市场需求等原因,黄磷厂开始减产裁员。“我主要负责机电维修和技术研发,是厂里骨干。”李兴智说,考虑到多种原因,他决定辞职出去闯一闯。

“先后做过工程,还参与高铁项目建设,后来进了企业。”李兴智说,在企业工作期间,他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研发水平。

2017年春节,李兴智到岳父家做客,看到当地农户加工麦冬依然采用煤炭熏烤的方式,感到震惊。“煤炭熏烤麦冬费时费力,能耗大污染重,影响麦冬品质不说,还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李兴智决定发明一套麦冬烘干机来取代传统的熏烤技术。家人考虑到他年龄大,不愿意让他伤神费力。李兴智说:“我还没到退休的时候,为了咱们的麦冬,这套麦冬烘干机就是再难,我也要把它搞出来。”

亏损300多万元 矢志不渝

在说服了家人后,李兴智拿出积攒的200多万元积蓄,购买了钢材和各类机械加工设备,准备大干一番。“说的时候容易,干起来才晓得艰难。”李兴智说,为了搞出设计图纸,他走访了几十家麦冬加工大户,到高校和网上请教专家,前前后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

图纸出来了,制造更加不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李兴智说,他先后用废了70多吨钢材,前期投入的200多万元也打了水漂。

多次受挫,李兴智信心有些动摇,但一遇到昔日走访过的麦冬种植大户询问起这件事,他又坚定了信念,东拼西凑了数十万元投入研发。2018 年初,第一代麦冬烘干机成功研制,并投入生产运行。当年 7月,该项发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追求无止境 创新前行

“第一代麦冬烘干机投入使用后,生产成本、产能提升都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运行过程中采用燃煤,容易产生废气,污染环境。”李兴智说,从2019年开始他便着手设备改造升级。

如今已经是第五代的麦冬烘干机。李兴智介绍,第五代烘干机是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麦冬主产区各种烘干机和烘干技术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型烘干设备。采用第四代生物质燃料热风炉,能对麦冬、果实类农产品、中药材以及粮食进行烘干处理,加之热源采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特别环保。

李兴智说,由于保证了加工的产品质量、设备运行经济性和环保效果得到了商家和广大农户的好评,产品推广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个机组不仅仅适合麦冬烘干,还可用于玉米、小麦、谷子、大豆等农作物,而且特别环保节能。”用户寇永江说,自从采用这套设备后,人工成本显著下降,经济效益也得到极大提升。

新闻推荐

“春风”送岗暖人心 人社部门线上线下助就业

本报讯(刘玉明)“春风送真情,就业暖民心。”近日,三台县“春风送岗位暨就业扶贫”网络招聘正式启动,全县43家企业3330余个岗位...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