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群众打造“家门口的三甲医院”

绵阳日报 2020-11-04 07:27 大字

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正在手术(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彭雪)“今天抽血检验,为腹中胎儿做无创DNA检测,看看染色体有没有异常。不用起大早去大医院,且检测报告出自国内领先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报告挺权威。”11月2日,正在涪城区青义镇中心卫生院检验窗口验血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做很多大医院才有的检测项目。

这仅是绵阳市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市卫健委指导下,绵阳市各三甲医院、大型医院积极发展医联体、医共体、医合体,借助互联网+、第三方检验服务平台等,补齐基层医疗机构短板,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基层群众打造“家门口的三甲医院”。

优质资源的多形式下沉,让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了,之前常去大医院拿药或复诊,人多需要排长队,就医体验并不理想。现在在这里看病拿药很方便,无论住院还是门诊,医生认真负责,医疗条件也不差。”在西山卫生服务中心,自称“药罐子”的村民陈锦说,“卫生院与大医院合作,互联互通,还有四0四医院专家把关坐诊,放心得很。”

“现在,卫生院借助互联网+、医联体等,与城里的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网络共享问诊机制,还下乡为我们建健康档案,有啥问题一问便知。签约的家庭医生平时经常打电话询问身体状况,对我们很关心。如果病情太严重,我们可以在大医院住院,恢复期转回乡镇卫生院,这样家里人照顾起来也方便。”在三台县一卫生院,患者刘女士如是说。

在游仙区忠兴卫生院,不仅有急慢病防治、中医理疗等科室,还拥有精密的手术器械设备,可以开展胃癌根治手术、腹腔镜下胆囊摘除,前列腺增生电切术等多种手术。在城市大型医院(医联体、网络问诊)的带动下,基层卫生院的就医体验越来越好。

随着医改的纵深推进,分级诊疗成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形成,乡镇卫生院与大型医院、三甲医院建立联合体,专家定期下基层坐诊,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诊疗,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诊疗同质化,让更多患者选择在基层诊疗,极大减轻了辖区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游仙区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还将多个乡镇卫生院组成“片区医合体”,乡镇卫生院“抱团”发展。医合体实行统筹管理,建立联动诊疗机制,通过医师多点执业,统筹调配医疗力量。按照就近从快原则对有需求患者进行治疗,满足群众治疗需求,尽量做到“病人不跑路,医生多跑腿”,逐步形成“小病分院医、大病中心院治”的就医格局,缓解了医师资源紧缺现状及病人的流失。医合体还将常规医疗设备调剂使用,大中型医疗设备实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入。

新闻推荐

月光下的“好声音”

□赵建国1967年,因忙于农活儿,下乡的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赶场了。正好第二天公社逢场,大家不约而同决定“潇洒走一回...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